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传播形态解析

被引:1
作者
杨庆晶
机构
[1]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微博; 碎片化; 传播模式; 传播效果;
D O I
10.14185/j.cnki.issn1008-2026.2013.03.020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2006年Twitter的出现,翻开了社交媒体的新篇章。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给信息传播领域带来一系列新现象与新变化,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各个层面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凡事先有术而后有学。新媒体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正日渐改变着我们对信息传播活动的传统认识,带来一场新的信息传播革命。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第二媒介时代[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美)马克·波斯特(MarkPoster)著, 2005
[2]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崔保国,李琨译, 2006
[3]   从“郭美美事件”看新媒体对年轻一代的影响 [J].
贺利娟 .
中国青年研究, 2011, (12) :73-75
[4]  
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Dan Grillmo. . 2004
[5]  
媒介形态变化[M]. 华夏出版社 , (美)罗杰·菲德勒(RogerFidler)著, 2000
[6]   两会:新媒体报道试验田——两会报道之新媒体关键词点击 [J].
陈怡 .
新闻与写作, 2011, (04) :26-29
[8]  
舆情传播:传统媒体权威依旧 微博异军突起[N]. 张凤娜. &nbsp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 (002)
[9]  
普通人与媒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澳) 特纳 (Turner, 2011
[10]  
新新媒介[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美) 莱文森,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