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危险性在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定罪机制中的作用评析——以“两高”相关司法解释为视角

被引:4
作者
张波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知识产权犯罪; 人身危险性; 犯罪构成; 定罪;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08.02.012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为征表行为人再犯与初犯可能性与否和程度高低的行为人人身危险性因素,随着人格责任论在刑法理论中的勃兴而在犯罪的认定中地位愈加重要。人身危险性评判不仅在认定行为不构成犯罪的出罪环节存在,而且在行为构成犯罪的入罪阶段也意义重大。在知识产权犯罪等经济犯罪的认定中,作为选择性要件的人身危险性可以分别融合进构成要件的主观罪过和客观要件中影响行为的犯罪成立。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犯罪总论问题探索.[M].肖中华等撰稿;赵秉志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
[2]  
外国刑法纲要.[M].张明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M].马克昌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
[4]  
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M].(苏)特拉伊宁(А.Н.Траинин)著;薛秉忠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