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凭什么取得商标权——商标权取得模式的中间道路

被引:29
作者
邓宏光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商标权; 注册取得; 使用取得; “使用+注册”取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3 [商标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商标权注册取得模式已成为主流,它取代商标权使用取得模式具有必然性,因为它更利于经营者取得和保护商标权,更符合现代商业发展规律,也更契合商标权的对世权属性。然而,注册取得模式在理论上违背了传统商标理论,在实践中导致"垃圾商标"泛滥成灾,是造成我国商标审查效率低下和商标使用秩序混乱的罪魁祸首。我国《商标法》在第三次修改时,应吸收注册取得和使用取得模式的精髓并避免其缺陷,采取"使用+注册"的商标权取得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商标注册周期过长的困境及其出路 [J].
邓宏光 .
电子知识产权, 2009, (07) :34-37
[2]   主观与客观之间——知识产权“信息说”的重新审视 [J].
张玉敏 ;
易健雄 .
现代法学, 2009, (01) :171-181
[3]   未使用注册商标的民事救济与限制——评中农科公司诉中农集团公司侵犯“中农”商标权案 [J].
汪泽 .
知识产权, 2006, (03) :45-48
[4]   再评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兼与易继明博士商榷 [J].
李扬 .
现代法学, 2004, (01) :171-177
[5]   知识财产权解析 [J].
刘春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4) :109-121+206
[6]  
商标法的理论基础[M]. 法律出版社 , 邓宏光, 2008
[7]  
商标法的符号学分析[M]. 法律出版社 , 彭学龙, 2007
[8]  
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威廉·M.兰德斯(WilliamM.Landes),(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原著, 2005
[9]  
所有权的兴起与衰落[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肖厚国著, 2003
[10]  
美国知识产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李明德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