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汾渭裂谷

被引:11
作者
王景明
机构
关键词
裂谷构造; 隆起带; 拗陷; 凹陷; 地质构造; 汾渭裂谷; 地堑; 断层槽; 断层; 基底断裂; 盆地中心; 始新世; 第三纪; 断距; 地貌; 地形;
D O I
10.19814/j.jese.1986.03.0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汾渭裂谷位于我国晋陕裂谷系的南端,长600公里,宽30—90公里,面积四万余平方公里。南北缘分别是平均海拔2500和1500米的巍峨群山;中间拗陷深至万米新生界厚愈7000米,是平均海拔只有400米的新月形裂谷盆地。 裂谷中走向北东东向的6条拗陷和5条隆起带,呈右列雁行相间排列。每一拗陷盆地内的黄土台塬、洪积扇、河流阶地,成带成群,定向横亘,总体呈阶梯状由两侧向盆地中心跌落。这些地貌界线是一系列的地形陡坎,分别与基底断裂上下对应。裂谷基底断裂为一系列的同沉积张扭性正断层,垂直断距达800-10000米,分别向盆地中心倾斜,构成不对称的地堑构造。控制了裂谷的轮廓,决定了裂谷的新构造运动和周期性的现代活动。 在北西25—70°方向的引张力作用下,自E2汾渭裂谷形成以来水平拉张量其西南端岐山2240米,西安9065米,运城8090米;东北端霍县大于1773米。Q4以来年拉张速率4.5毫米,现代年速率8—24毫米。Q2以来左旋平移量宝鸡—岐山5500米,西安—华阴7170米,霍县600米,现代年速率6毫米。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汾渭裂谷系 [J].
刘锁旺 ;
甘家思 .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81, (03) :110-123
[2]   中国北部和东北部构造地貌发育和第四纪构造应力状态的关系 [J].
杨景春 .
地理学报, 1983, (03) :218-228
[3]   渭河地堑断裂构造研究 [J].
王景明 .
地质论评, 1984, (03) :217-223
[4]   渭河地震带地裂与地震活动的周期性 [J].
王景明 .
地震学报, 1985, (02) :190-201+237
[5]   洒勒山滑坡的构造应力分析 [J].
张志安 ;
吕鸿图 ;
艾南山 ;
马鸿良 .
水土保持通报, 1983, (03) :67-71
[6]   山西地震带的现代构造运动 [J].
胡惠民 .
山西地震, 1984, (04) :2-6
[7]   鄂尔多斯周边深部构造背景评述及其探测研究方案——汾渭、海原、银川8级大震区深部构造测量要点 [J].
陈学波 .
山西地震, 1984, (04) :99-103
[8]   关中平原区的新华夏系构造 [J].
王景明 .
西北地震学报, 1981, (02) :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