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生代的拉分盆地——宁芜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被引:37
作者
姜波
徐嘉炜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
[2] 合肥工业大学
关键词
拉分盆地; 主断裂; 玢岩铁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宁芜盆地是中国东部郯庐断裂系中沿方山—南陵左行剪切断裂发育的中生代拉分盆地,形成于晚侏罗世,消亡于晚白垩世。根据宁芜盆地的构造变动、沉积建造、火山及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等特点,文中提出了宁芜拉分盆地的生成及演化模式,并将宁芜拉分盆地的发展分为:(1)萌芽期——盆地核;(2)年轻期——“S”型盆地;(3)成熟期——菱形盆地和(4)消亡期——最终发展四个演化阶段。宁芜拉分盆地以具有强烈的火山活动为特征,特别是“S”形盆地末期,由于碱性的中基性次火山岩的侵入,形成了宁芜地区重要的玢岩铁矿。宁芜拉分盆地的构造应力场随着盆地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盆地内的拉张区逐渐扩大,在最终发展阶段这种拉张作用已遍及整个盆地。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NNE—NE向的拉张应力比NWW—NW向的挤压应力大数倍,宁芜拉分盆地正是在这种强大的拉张应力作用下得以形成及发展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14 / 32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背景和火山岩浆性质 [J].
徐志刚 .
矿床地质, 1986, (01) :13-26
[2]   庐枞地区安粗岩系 [J].
于学元 ;
白正华 .
地球化学, 1981, (01) :57-65
[3]  
宁芜玢岩铁矿[M]. 地质出版社 , 宁芜研究项目编写小组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