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水稻幼苗感染细菌性条斑病后细胞内几种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9
作者
:
王树彬,叶明志,柯玉琴,伍迪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农业大学植物生理教研室
王树彬,叶明志,柯玉琴,伍迪明
机构
:
[1]
福建农业大学植物生理教研室
来源
: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
1996年
/ 02期
关键词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保护性酶;
D O I
:
10.19303/j.issn.1008-0384.1996.02.011
中图分类号
:
S435.111.4 [侵(传)染性病害];
学科分类号
:
090401 ;
090402 ;
摘要
: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幼苗接种细条病原菌后,感病品种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速度明显的快于抗病品种。在接菌2~4天,抗病品种病叶的SOD、POD、CAT活性显著上升,而感病品种SOD和CAT活性明显下降;POD活性虽有所上升,但其上升速度慢于抗病品种。相关分析表明,抗病品种病叶SOD酶活性的变化量与CAT和POD的变化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感病品种呈微弱正相关。因而推测幼苗叶片中各种保护性酶失去原来的平衡很可能是感病品种易于感病的一个生理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2
页数:7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