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大地形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王谦谦
王安宇
李学锋
李树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气象专业,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气象专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青藏现代强烈隆起区; 大地形; 大气环流; 行星环流; 大气现象; 季风环流; 副热带高压; 对流层; 对流圈; 低层大气; 南亚高压; 东亚地区; 垂直环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采用有限区域五层原始方程模式,以多年月平均的纬向场作为初始场,利用实际资料计算得到的1979年7月东亚地区的平均加热场作为理想加热场,进行了四类不同方案的数值试验。通过模拟得到的温压场及流场等结果,讨论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及其加热场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在大尺度地形的纯动力作用影响下,在对流层中、下层,西风气流过高原仍是以绕流为主,这种地形扰动在中纬度(40°N以北)表现得比低纬度明显,在对流层下层比对流层中层明显,300mb上动力扰动已很不明显。2.青藏高原产生的热源(例如,青藏高原感热源和潜热源以及孟加拉地区的潜热源),对于夏季100mb和300mb的强大的亚州反气旋的形成,对500mb以下印度低槽的加深及南亚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南亚副高)带的断裂都有重大贡献。3.夏季,东亚地区的流场受加热场的影响比温压场更为明显,比如500mb以下与海洋地区相通的强大南风通道和加热场有密切关系。4.夏季,在东亚地区50°N以南存在着一个天气尺度的季风环流系统——“季风流管”,这一流管在考虑了加热场的影响后,被很好地模拟出来了。相反,在纯动力作用的试验中,它却始终没有出现,在高原以及南部被Hadley流管所占据。从分析结果来看,孟加拉地区热源对“季风流管”的中段与南段贡献较大。孟加拉地区热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青藏高原气象学.[M].叶笃正等著;.科学出版社.1979,
[2]   东亚加热场和大地形对大气环流季节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 [J].
王安宇 ;
胡琪 ;
秦广言 .
高原气象, 1983, (01) :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