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及南海近海海域大气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被引:8
作者
刘国卿 [1 ,2 ]
张干 [2 ]
李军 [2 ]
彭先芝 [2 ]
邹世春 [3 ]
祁士华 [4 ]
机构
[1] 深圳大学核技术应用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珠江口; 南海近海; 大气气溶胶; 多环芳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分冬、春两次航次分别采集了珠江口及南海近海海域大气气溶胶样品和气相样品,同时以广州和中山作为陆基对照点,对16种EPA优控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PAHs主要以气态化合物为主,总PAHs(气态+颗粒态)的含量范围为49.6~256.6 ng/m3,平均120.7 ng/m3。珠江口海域大气颗粒态多环芳烃季节变化显著,冬、春航次大气颗粒态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别为6.7~18.0 ng/m3和0.4~5.1 ng/m3,冬季航次期间大气颗粒态PAHs含量的高值主要源于大陆气流对城市群大气PAHs污染的输送,另外干冷的季节亦有利于PAHs向颗粒态的富集。与此相反,气态多环芳烃含量的季节差异不明显。在冬季,随东北季风携带的城市粉尘可以将大气中的气态PAHs捕获,而春季航次的大气PAHs主要来源于西太平洋地区的远程输送和PAHs的海-气交换作用。认为受控于季风活动的水、热因子组合特征,是影响珠江口海域大气PAHs含量与分布的主导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531 / 534+538 +5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雪龙号”2003北极航次气相多环芳烃纬度分布观测 [J].
丁翔 ;
谢周清 ;
向彩红 ;
麦碧娴 ;
王新明 ;
孙立广 ;
盛国英 ;
傅家谟 .
极地研究, 2005, (04) :272-278
[2]   广州市大气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J].
李军 ;
张干 ;
祁士华 .
环境科学, 2004, (03) :7-13
[3]   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定量分析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J].
林峥 ;
麦碧娴 ;
张干 ;
盛国英 ;
闵育顺 ;
傅家谟 .
环境化学, 1999, (02) :115-121
[4]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tmospheric PAHs and PCNs along a north–south Atlantic transect[J] . Foday M. Jaward,Jonathan L. Barber,Kees Booij,Kevin C. Jones.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2004 (1)
[5]  
Hexachlorocyclohexanes and endosulfans in urban,rural,and high altitude air samples in the Fraser Valley,British Columbia:Evidence for trans-Pacific transport .2 Harner T,Shoeib M,Kozma M,Gobas F,Li SM.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