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煤13CNMR谱及其结构成分的应力效应

被引:20
作者
琚宜文
姜波
侯泉林
王桂梁
倪善芹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构造煤; 核磁共振; 大分子结构; 化学成分; 应力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NMR(CP/MAS+TOSS)方法,获得了不同类型构造煤的13CNMR高分辨谱.在此基础上,进行谱的拟合和峰的解叠,求出各种碳官能团的相对含量,并结合Ro,max,XRD和元素分析成果,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构造煤结构及成分变化的应力效应.结果表明:Ro,max不仅是反映煤级的重要指标,而且也是反映构造煤结构应力效应的有效指标.煤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堆砌度Lc以及La/Lc参数的变化可以区分温度和应力对变质和变形环境的影响,总体上反映了构造变形强弱的变化,可以当作构造煤结构的应力效应指标.在不同变质变形环境下由于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不同类型构造煤,其结构及成分变化总的特征是,除韧性变形较弱的揉皱煤外,从脆性变形至韧性变形,随着构造变形的增强,芳碳与脂碳峰半高宽之比Hfa/Hfal增高,芳碳率fa不断增加,脂碳率fal却逐渐减少,各结构成分的变化具有阶跃性和波折性的特点,这正是构造应力对不同类型构造煤大分子结构的不同所引起的.韧性变形较弱的揉皱煤的内部结构的变化主要反映在物理结构上.中、高煤级变质变形环境形成的构造煤与低煤级变质变形环境形成的构造煤相比,Hfa/Hfal,fa和fal以及各结构成分的变化幅度更大些.因而Hfa/Hfal,fa和fal等结构成分参数的变化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煤级增高和构造煤结构成分的应力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浅层次脆性变形域中煤层韧性剪切带微观分析 [J].
琚宜文 ;
王桂梁 ;
姜波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7) :626-635
[2]   淮北宿临矿区构造特征及演化 [J].
琚宜文 ;
王桂梁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286-289
[3]   煤层流变及其与煤矿瓦斯突出的关系——以淮北海孜煤矿为例 [J].
琚宜文 ;
王桂梁 .
地质论评, 2002, (01) :96-105+114
[4]   淮北地区煤储层物性及煤层气勘探前景 [J].
姜波 ;
秦勇 ;
范炳恒 ;
傅雪海 ;
桑树勋 ;
胡超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1, (05) :11-15
[5]   淮南地区煤层气地质研究与勘探开发潜势 [J].
桑树勋 ;
秦勇 ;
姜波 ;
范炳恒 ;
徐磊 ;
张华 .
天然气工业, 2001, (05) :19-22+11
[6]   浅成断层带的低温脆-韧性破裂共生机制 [J].
刘俊来 ;
俞保祥 ;
K.Weber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08) :864-869
[7]   徐州—宿州弧形双冲—叠瓦扇逆冲断层系统 [J].
王桂梁 ;
姜波 ;
曹代勇 ;
邹海 ;
金维浚 .
地质学报, 1998, (03) :228-236
[8]   构造煤的动力变质作用及其演化规津 [J].
曹运兴,张玉贵,李凯琦,侯泉林,郭德勇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6, (04) :15-18
[9]   峰峰肥煤的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 [J].
马志茹,张蓬洲,赵秀荣,杨保联,李丽云,叶朝辉 .
燃料化学学报, 1996, (03)
[10]   NMR在固体化石能源中的应用 [J].
秦匡宗,郭绍辉 .
波谱学杂志, 1995, (05) :45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