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雄配子体的超微结构 Ⅱ.精细胞的形成和发育

被引:10
作者
胡适宜
朱澂
徐丽云
机构
[1] 北京大学生物系,北京大学生物系,北京大学生物系,
关键词
生殖细胞; 质膜; 性细胞; 细胞膜; 精细胞; 超微结构; 胞浆; 细胞质; 营养核; 麦类作物; 小麦; 图版; 核膜; 核被膜; 雄配子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通过小孢子有丝分裂而形成的生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包括位移和变形的变化。最后生殖细胞变为纺锤体,准备另一次有丝分裂。在此时期,生殖细胞是裸露的,它只有自己的质膜和被营养细胞的质膜包围。生殖细胞的大部分为明显的椭圆形的核所占据,具高度凝集的染色质。在生殖细胞薄层的细胞质中,除核糖体外,所有的细胞器比营养细胞质中的明显的少,而且小。微管也能在纺锤形的生殖细胞的细胞质中看到,它们的排列方向是和细胞的长轴平行的。在生殖细胞中没有造粉质体。2.当生殖细胞已移位并和营养细胞再次紧密靠近后,它开始分裂。由生殖细胞分裂所形成的精细胞及其发育包括下列主要的变化:精细胞的形状由圆球形变为椭圆形,最后变为具尾延长的细胞。与此同时,细胞质的分布逐渐集中到精细胞的一端,形成细胞质的延伸,构成所谓的精细胞的尾部。有更多的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集中在尾部。从生殖细胞分裂刚形成的精细胞是裸露的,所包围的质膜是不连续的。除精细胞的质膜之外,为营养细胞的质膜所包围,在后来的发育时期此双质膜变为连续的,并在一个极短的时期有壁物质——胼胝质沉积在质膜之间的空间。但在此时期之后细胞壁变为不连续的,壁物质明显降低。对生殖细胞分裂前的位置及精细胞发育中形态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1+169 +169-17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Fine structure of sperm cells in pollen grains of Beta[J] . Lynn L. Hoefert.Protoplasma . 1969 (1)
[2]  
Cotton embryogenesis: The sperm[J] . William A. Jensen,Donald B. Fisher.Protoplasma . 196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