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模型的蚌埠市“新四化”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2
作者
廖信林 [1 ]
汪玉兵 [1 ]
吴友群 [2 ]
机构
[1]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安徽财经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新四化”; 同步发展; 耦合协调度;
D O I
10.13900/j.cnki.jbc.2015.06.04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模型,通过对蚌埠市"新四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建立了"新四化"四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和四者复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研究了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四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强化对"四化同步"的研究宣传;增强农业现代化力度,为"四化同步"奠定基础;加快信息化步伐,着力提高"四化"融合度;着力构建"四化同步"发展的制度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基于“四化同步”的临汾市经济发展研究[D]. 刘凯凯.山西农业大学. 2013
[12]   论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和衡量标准 [J].
夏金梅 .
中外企业家, 2013, (18) :261-262
[13]   推进“四化同步”必须以市场化为基础 [J].
白明 ;
孙自铎 .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3, 4 (02) :45-49
[14]   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同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 [J].
冯献 ;
崔凯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34 (03) :269-273
[15]  
什么是“四化同步”[J]. 辛华.四川统一战线. 2013 (02)
[16]   工业化、城镇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 [J].
谢杰 .
农业经济问题, 2012, 33 (04) :84-90+112
[17]   基于现代多功能农业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协调发展研究 [J].
伍国勇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1, (04) :385-389
[18]   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J].
王永苏 .
中州学刊, 2011, (03) :73-76+2
[19]   我国统筹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现实条件分析 [J].
夏春萍 ;
路万忠 .
经济纵横, 2010, (08)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