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环境论说——关于心理学对象环境的重新理解

被引:42
作者
葛鲁嘉
机构
[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心理学对象; 心理环境; 生态学; 新心性心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 [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 ; 0402 ;
摘要
环境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心理学家常把环境理解为外在于人的存在,是客观的、独立的、自然的。对于心理、意识、自我意识的存在来说,环境不仅是物理意义、生物意义和社会意义的,而且也是心理意义的。心理环境即被觉知到、被理解为、被把握成、被创造出的环境。心理环境对人来说是最切近的环境。这种环境超出了物理、生物和社会意义上的环境。环境决定论和心理决定论都无法真正揭示人的心理发展的实际过程。从心理环境去理解,环境的演变就是属人的过程,是人对环境的把握、人对环境的作为、人对环境的创造。环境与心理是共生的过程。这不仅是环境决定或塑造了人的心理,而且也是心理理解或创造了人的环境。心理与环境的这种共生关系,就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天人合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新心性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创新的一种新世纪的选择 [J].
葛鲁嘉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 (05) :142-151
[2]   心理生活论纲——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类考察 [J].
葛鲁嘉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2) :112-117
[3]   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取向 [J].
易芳 ;
郭本禹 .
江西社会科学, 2003, (11) :46-48
[4]   情境的心理学内涵探微 [J].
谷传华 ;
张文新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05) :99-102
[5]   国外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J].
伍麟 ;
郭金山 .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04) :466-471
[6]   生态心理学研究述评 [J].
刘婷 ;
陈红兵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2) :83-85
[7]   中国心理学的科学化和本土化──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跨世纪主题 [J].
葛鲁嘉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 (02) :5-15
[8]   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文化学转向 [J].
葛鲁嘉 ;
陈若莉 ;
不详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1999, (05) :79-87+97
[9]   情境心理学的若干问题 [J].
王亚南 .
心理学动态, 1996, (04) :34-38
[10]  
拓扑心理学[M]. - 浙江教育出版社[德]库尔德·勒温(KurtLewin)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