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有效供给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34
作者
谢洪伟 [1 ]
赵克 [2 ]
张红艳 [2 ]
蒋宏宇 [1 ]
机构
[1]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2]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城市居住社区; 体育场地设施; 公共物品; 生产模式; 适度规模;
D O I
10.16469/j.css.2011.11.007
中图分类号
G80-05 [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城市居住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居民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提供老百姓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实现体育共享,就成为实现人的体育权利和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分配的最浅显易懂的伦理诉求。研究认为,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二元消费属性来解释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并不能令人信服。在参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可以认定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身份是既有公益属性又有私人物品属性的特殊公共物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必然与合理性进行探讨,并确定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主体、生产模式及制度安排。最后,从需求和生产可能性等角度构建了判别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适度规模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0+26 +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大型体育设施供给PPP模式的合作博弈分析 [J].
郑志强 ;
陶长琪 ;
冷毅 .
体育科学, 2011, 31 (05) :27-32
[3]   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共性研究 [J].
汤际澜 ;
徐坚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5 (06) :510-514
[4]   分享运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J].
胡小明 .
体育科学, 2010, 30 (11) :3-8
[5]   “建老百姓身边场地”问题的政府法律责任 [J].
赵克 .
体育科学研究, 2010, 14 (03) :25-28
[6]   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居民满意度调查分析——以河南省10个城市为例 [J].
蔡景台 ;
樊炳有 ;
王继帅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32 (06) :31-34
[7]   从GDP到GNH——伦理学视野下人类发展考量的跃升 [J].
淦家辉 ;
王玲玲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3 (04) :72-76
[8]   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服务需求分析 [J].
刘卫东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1) :131-133
[9]   激励相容理论与公共产品定价的探讨 [J].
庞娟 .
价格月刊, 2008, (07) :9-11
[10]   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 [J].
沈建华 .
体育科研, 2008, (02)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