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和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区分

被引:25
作者
鲁春雅
机构
[1] 北京化工大学法律系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 不动产善意取得; 无权处分; 制度性信赖; 诱因原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从无权利人处善意取得不动产应采取何种善意保护制度,需结合物权法的立法思想、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和不动产登记制度进行综合评判。《物权法》第106条规定的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和德国、瑞士法上的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制度在前提条件、理论基础、法律效力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不宜盲目照搬德国法关于不动产登记簿的公信力的规定来解释我国的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限度
    朱广新
    [J]. 法学研究, 2009, 31 (04) : 40 - 61
  • [2] 我国物权法中物权变动规则的法理评述
    孙宪忠
    [J]. 法学研究, 2008, (03) : 42 - 51
  • [3] 中国民事立法评说[M]. 法律出版社 , 梁慧星, 2010
  • [4] 物权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崔建远, 2009
  • [5] 物权法[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崔建远等, 2008
  • [6] 物权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利明, 2007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文件汇编[M].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 2007
  • [8] 德国物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德)鲍尔(Baur), 2004
  • [9] 民法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彭万林主编, 2002
  • [10] 物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梁慧星,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