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猫人参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被引:13
作者
徐一新 [1 ,2 ]
项昭保 [3 ]
陈晓晶 [2 ]
陈海生 [1 ]
机构
[1]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2] 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医药系
[3] 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
关键词
猕猴桃科; 猫人参; 镊合猕猴桃; 化学成分; 抗肿瘤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4 [中药化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对中药猫人参(镊合猕猴桃Actinidia valvataDunn.根)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MTT法测试了部分单体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10个为三萜类化合物:2α,3α,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1),积雪草酸(2),科罗索酸(3),2α,3α,23,24-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4),2α,3α,24-三羟基乌苏酸-11-烯-13β,28-内酯(5),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6),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7),2α,3α,24-三羟基乌苏烷-12,20(30)-二烯-28-酸(8),2α,3β,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9),齐墩果酸(10);1个植物甾醇:β-谷甾醇(11)。采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1、2、3、4、7对A549(人肺癌细胞)、LOVO(人结肠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等3种人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论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2、3对LOVO和HepG2细胞株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且随着单体化合物极性的增大,细胞毒活性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749 / 7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猕猴桃根抗肝癌的实验研究 [J].
楼丽君 ;
吕定量 ;
胡增仁 ;
胡泽富 ;
郑方平 .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09, (07) :1509-1511
[2]   几种猕猴桃属植物中乌苏烷型三萜化合物的谱学研究 [J].
方琴 ;
黄初升 ;
陈希慧 ;
刘红星 ;
钟振国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53-60
[3]   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J].
郭启雷 ;
杨峻山 .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03) :39-41
[4]   我院四年间抗肿瘤中草药用药的调查分析 [J].
章红燕 ;
芦柏震 ;
侯桂兰 .
中国药业, 2002, (06) :63-63
[5]   藤山柳根茎中的三萜成分 [J].
张晓瑢 ;
彭树林 ;
王明奎 ;
丁立生 .
药学学报, 2001, (12) :910-912
[6]   MTT法用于抗癌药物筛选的实验研究 [J].
王瑞雪 ;
骆云鹏 ;
韦克 ;
汤为学 .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1991, (04) :330-334
[7]  
中华本草[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