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龙门山北段晚二叠世大隆组放射虫岩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27
作者
金若谷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放射虫岩; 碎屑岩; 龙门山北段; 大隆组; 晚二叠世; 镁灰岩世; 二叠纪; 形成环境; 四川;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87.03.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沉积序列、物质组分、沉积构造和生物共生组合特征以及古地磁、板块构造资料表明,四川龙门山北段晚二叠世大隆组的放射虫岩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黑色层状放射虫岩,另一种为灰色结核状(或飘带状)放射虫岩。经研究认为本区放射虫岩形成于低纬度赤道带,扬子板块和中朝板块间的西南边缘较深水海槽,即为扬子台地的西北边缘海槽。探讨了放射虫岩形成时的海水深度(150—500m或500m以下)和CCD之关系。提出了海底地形、海水深度、洋流(或底流)循环状况以及氧化-还原条件等是控制放射虫岩类型(即黑色层状放射虫岩和灰色结核状放射虫岩)的基本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38 / 24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