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末端扇——在中国被忽略的一种沉积作用类型
被引:36
作者:
张金亮
戴朝强
张晓华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末端扇;
濮城油田;
沉积微相;
分流河道;
沉积模式;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7.02.005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末端扇出现在有沉积物负载的河流末端蒸发和流量损失消减的地方,多形成于干旱或半干旱的环境中。Mukerji等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末端扇的沉积学概念,然而在中国至今仍未见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国外多年来末端扇沉积相模式的发展分析,本次以岩心描述和测井相分析为手段,对濮城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上亚段2+3砂组进行了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末端扇这一沉积相类型,并将其分为三个亚相:近端亚相、中部亚相和远端亚相。研究区中部亚相可进一步细分为分流河道、泥滩、水道漫溢三个沉积微相,分流河道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反映了河流能量的损失和流量的时空波动。本次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末端扇的沉积模式,根据岩心微相分析和砂体平面展布分析,对该区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9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