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花岗岩类时空变化的构造控制——来自钾钠含量变化的证据
被引:32
作者:
伍跃中
[1
]
王战
[2
]
过磊
[1
]
校培喜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2] 西北大学地质系
来源:
关键词: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
花岗岩;
成因类型;
时空分布;
构造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系统收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化学数据,统一采用Collins,etal.(1982)提出的K2O-Na2O分类图解法,获得各个地史时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晋宁期以S型为主,优势方位不明显。加里东期优势方位为北东向,以A型为主,北西向处于次要地位,以I型为主。海西-印支期,优势方位为北西向,岩石类型在海西早、中期以I型为主,海西晚期至印支期以A型为主。此时北东向处于次要地位,岩石类型以A型为主。燕山期,整个祁漫塔格地区昆中断裂以北均为A型,以南形成新的构造岩浆岩带,岩石类型主要为I型。并且,燕山期昆中断裂以北早期以北西向为主,晚期以北东向为主。上述情况说明,至少自加里东期以来,该区花岗岩的空间展布、发育规模、成因类型等诸方面都始终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带的活动强度、力学性质交替变化的控制,并且由老到新总体上存在着由北向南逐渐迁移的变化趋势。因此,祁漫塔格岩浆岩带并非同一构造机制下形成的岩浆弧,而是由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岩浆活动带交替作用控制的、成因类型不同的花岗岩类共同组成的复合构造岩浆岩带。
引用
收藏
页码:964 / 981
页数:1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