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花岗岩类时空变化的构造控制——来自钾钠含量变化的证据

被引:32
作者
伍跃中 [1 ]
王战 [2 ]
过磊 [1 ]
校培喜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2] 西北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 花岗岩; 成因类型; 时空分布; 构造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系统收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化学数据,统一采用Collins,etal.(1982)提出的K2O-Na2O分类图解法,获得各个地史时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晋宁期以S型为主,优势方位不明显。加里东期优势方位为北东向,以A型为主,北西向处于次要地位,以I型为主。海西-印支期,优势方位为北西向,岩石类型在海西早、中期以I型为主,海西晚期至印支期以A型为主。此时北东向处于次要地位,岩石类型以A型为主。燕山期,整个祁漫塔格地区昆中断裂以北均为A型,以南形成新的构造岩浆岩带,岩石类型主要为I型。并且,燕山期昆中断裂以北早期以北西向为主,晚期以北东向为主。上述情况说明,至少自加里东期以来,该区花岗岩的空间展布、发育规模、成因类型等诸方面都始终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带的活动强度、力学性质交替变化的控制,并且由老到新总体上存在着由北向南逐渐迁移的变化趋势。因此,祁漫塔格岩浆岩带并非同一构造机制下形成的岩浆弧,而是由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岩浆活动带交替作用控制的、成因类型不同的花岗岩类共同组成的复合构造岩浆岩带。
引用
收藏
页码:964 / 981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阿尔金山南缘断裂带的分段分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J].
伍跃中 ;
王战 ;
陈守建 ;
张转 .
地质学报, 2008, (09) :1195-1209
[2]   阿尔金山的构造归属及其构造运动特征 [J].
伍跃中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8, (02) :111-117
[3]   青海东昆仑埃达克岩的构造环境及成矿意义 [J].
詹发余 ;
古凤宝 ;
李东生 ;
曹连强 ;
奎明娟 .
地质学报, 2007, (10) :1352-1368
[4]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及地壳生长 [J].
莫宣学 ;
罗照华 ;
邓晋福 ;
喻学惠 ;
刘成东 ;
谌宏伟 ;
袁万明 ;
刘云华 .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03) :403-414
[5]   花岗质岩石的基本问题 [J].
罗照华 ;
黄忠敏 ;
柯珊 .
地质论评, 2007, (S1) :180-226
[6]   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岩浆底侵作用机制 [J].
谌宏伟 ;
罗照华 ;
莫宣学 ;
刘成东 ;
柯珊 .
中国地质, 2005, (03) :386-395
[7]   花岗岩拓扑学的反思 [J].
董申保 ;
田伟 .
地学前缘, 2003, (03) :1-13
[8]   祁漫塔格印支期铝质A型花岗岩的确定及初步研究 [J].
陈丹玲 ;
刘良 ;
车自成 ;
罗金海 ;
张云翔 .
地球化学, 2001, (06) :540-546
[9]   花岗岩拓扑学的研究展望 [J].
董申保 ;
洪大卫 ;
许保良 .
地质论评, 2001, (04) :356-360
[10]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华力西期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李光明 ;
沈远超 ;
刘铁兵 .
地质与勘探, 2001, (01) :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