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永佃权之历史解读与现实表达
被引:14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云生
机构
: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来源
:
法商研究
|
2006年
/ 01期
关键词
:
地权改革;
永佃权;
权利平衡;
两权分离;
D O I
: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06.01.012
中图分类号
: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纵观中国唐代中叶以及西方古罗马时期以来的地权改革和变迁,永佃权制度在国家、地主和农民三者利益的平衡上形成了独特有效的协调机制,实现了土地利用效率的优化。这也从反面凸显出我国现行农村土地立法上的缺失。在目前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我国要完成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必须首先改革农村地权结构,以民法作为调整国家、集体、农民权利关系的根本法,最终使广大农村经济趋于“人尽其力”、“地尽其利”的良性循环,而传统永佃权则可以从价值与制度两方面为中国地权改革提供可贵的制度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市场
[J].
方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方行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1,
(02)
:10
-24
[2]
历史上农地经营方式的选择
[J].
赵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威斯康新大学经济系!教授
赵冈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0,
(02)
:26
-32
[3]
俄罗斯第三次民法法典化——写在俄联邦新民法典中译本出版之际
[J].
鄢一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鄢一美
.
比较法研究,
2000,
(01)
:54
-65
[4]
论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及其对策──兼论建立地上权和永佃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立新
.
河北法学,
2000,
(01)
:5
-13
[5]
日本的近现代土地所有权理论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杜颖
.
中外法学,
1997,
(03)
:106
-110
[6]
德国民法对中国制定物权法的借鉴作用
[J].
孙宪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孙宪忠
.
中外法学,
1997,
(02)
:97
-99
[7]
论唐代的土地租佃关系
[J].
唐任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唐任伍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4)
:108
-115
[8]
“最低生存水准”与“人口压力”质疑──对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两个基本概念的再思考
[J].
李伯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伯重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6,
(01)
:31
-37
[9]
论中国永佃权的基本特征
[J].
杨国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
杨国桢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8,
(02)
:10
-16
[10]
中国古代契约法[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刘云生著, 2000
←
1
2
→
共 12 条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市场
[J].
方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方行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1,
(02)
:10
-24
[2]
历史上农地经营方式的选择
[J].
赵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威斯康新大学经济系!教授
赵冈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0,
(02)
:26
-32
[3]
俄罗斯第三次民法法典化——写在俄联邦新民法典中译本出版之际
[J].
鄢一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鄢一美
.
比较法研究,
2000,
(01)
:54
-65
[4]
论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及其对策──兼论建立地上权和永佃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立新
.
河北法学,
2000,
(01)
:5
-13
[5]
日本的近现代土地所有权理论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杜颖
.
中外法学,
1997,
(03)
:106
-110
[6]
德国民法对中国制定物权法的借鉴作用
[J].
孙宪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孙宪忠
.
中外法学,
1997,
(02)
:97
-99
[7]
论唐代的土地租佃关系
[J].
唐任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唐任伍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4)
:108
-115
[8]
“最低生存水准”与“人口压力”质疑──对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两个基本概念的再思考
[J].
李伯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伯重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6,
(01)
:31
-37
[9]
论中国永佃权的基本特征
[J].
杨国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
杨国桢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8,
(02)
:10
-16
[10]
中国古代契约法[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刘云生著, 2000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