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19
作者
徐振华 [1 ]
钟平 [1 ]
符文彬 [1 ]
庄礼兴 [2 ]
陈小凯 [3 ]
何青 [4 ]
向进 [4 ]
李旅萍 [3 ]
贺军 [2 ]
机构
[1]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 惠州市人民医院
[4]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关键词
脑梗死; 针刺疗法; 疏经调脏法; 偏瘫;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探寻针灸治疗脑梗死偏瘫的较佳治疗方案。方法将294例患者随机分为疏经组、调脏组及疏经调脏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疏经组以循经取穴为主,穴取四关、肩髃、外关、环跳、阳陵泉等;调脏组以腹针取穴为主,穴取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健)、大横等;疏经调脏组取穴综合疏经组及调脏组穴位。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分别以Barthel指数(BI)评定残障水平,以简式Fugl-M eyer运动量表(FMMS)评定运动功能。结果三组治疗方法均能提高BI、降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残障率,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P<0.05),且疗效均能维持至治疗后1个月(P<0.05);但停止治疗后,并无增效作用(P>0.05)。疏经调脏组在提高BI、降低患者残障率、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方面均优于单纯疏经组或调脏组(P<0.05),而疏经组在提高B I、降低患者残障率、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与调脏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疏经调脏法是脑梗死偏瘫康复的较佳治疗方案,其疗效优于单纯疏经或单纯调脏。
引用
收藏
页码:2200 / 220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针刺三阳经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颅内动脉相关性的影响 [J].
韩兆诚 ;
张登部 ;
王盛春 ;
不详 .
上海针灸杂志 , 2002, (01) :3-5
[2]   针刺与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 [J].
钟长明 ;
林洪茂 ;
刘庆芳 ;
金红阳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1, (03) :52-54
[5]   独取阳明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J].
王克键,苑瑞景,赖芳山,陆永辉 ;
不详 .
中国针灸 , 1996, (01) :15-18
[6]   阴阳经穴平衡刺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312例疗效观察 [J].
王玉明 .
中国针灸, 1993, (02) :1-2
[7]   颞三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J].
靳瑞 ;
赖新生 ;
李艳慧 ;
梁日安 .
中国针灸, 1993, (01) :11-12
[8]   针刺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J].
石学敏 ;
李军 ;
阎莉 ;
李岩 ;
吴德新 .
上海针灸杂志, 1992, (04) :4-7
[9]  
针灸临床特色疗法[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符文彬, 2011
[10]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饶明俐主编,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