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lata(Lamb) Hook)林中树桩分解过程中的化学组分变化趋势

被引:16
作者
黄志群 [1 ]
徐志红 [2 ]
Sue Boyd [3 ]
David Williams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Griffith University,QLD,Australia
[3] School of Science,Griffith University,QLD,Australia
关键词
核磁共振技术; 化学组分; 杉木人工林; 树桩; 分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27 [杉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连栽杉木(Cunninghamialancelata(Lamb)Hook)人工林中采伐剩余树桩的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根据Olson的分解模型,计算出连栽杉木纯林中树桩的分解速率为0.02695,树桩在分解过程中的前2年是一个氮素增加积累过程,当杉木树桩的C/N在463.2±27.3时开始净氮释放.树桩磷含量的变化与氮变化模式相类似,但钾的表现不同,钾的含量在树桩分解过程中一直是单调降低.利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魔角旋转(MAS)和交叉极化(CP)技术,研究了杉木树桩的腐殖化过程及碳结构的变化.树桩中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的多糖碳和乙缩醛被首先分解,而由蜡质和表皮素等化合物组成的烷基碳,由酚类、木质素、单宁和石蜡等化合物组成的芳香族碳,及由酯、有机酸、酮和醛等化合物组成的羧基碳的分解速度较多糖碳和乙缩醛慢.
引用
收藏
页码:2365 / 236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的研究(英文) [J].
杨玉盛 ;
陈光水 ;
郭剑芬 ;
何宗明 ;
陈银秀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3) :275-282
[2]   外加氮源对杉木叶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J].
廖利平 ;
高洪 ;
汪思龙 ;
马越强 ;
黄志群 ;
于小军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1) :34-39
[3]   杉木与主要阔叶造林树种叶凋落物的混合分解 [J].
廖利平 ;
马越强 ;
汪思龙 ;
高洪 ;
于小军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1) :27-33
[4]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纯林及其混交林细根分布、分解与养分归还 [J].
廖利平 ;
杨跃军 ;
汪思龙 ;
高洪 .
生态学报, 1999, (03) :54-58
[5]   辽东栎枝条分解过程中几种主要营养元素的变化 [J].
黄建辉 ;
陈灵芝 ;
韩兴国 .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05) :15-19
[6]   杉木幼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及其分解作用研究 [J].
马祥庆 ;
刘爱琴 ;
何智英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7, (06) :77-83
[7]   杉木、火力楠纯林及混交林细根周转的研究 [J].
廖利平,陈楚莹,张家武,高洪 .
应用生态学报, 1995, (01) :7-10
[8]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粗死木质物动态研究——以中美两个温带天然林生态系统为例 [J].
陈华 ;
M.E.Harmon .
应用生态学报, 1992, (02) :99-104
[9]   Allelopathy of phenolics from decomposing stump-roots in replant Chinese fir woodland [J].
Huang, ZQ ;
Liao, LP ;
Wang, SL .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2000, 26 (09) :2211-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