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测度与评价研究——基于二象对偶理论的视角

被引:47
作者
陈伟 [1 ]
冯志军 [1 ]
康鑫 [1 ]
田世海 [2 ]
机构
[1]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二象系统; 二象对偶理论; 协调度; 状态子系统; 过程子系统;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1.02.005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基于二象对偶理论,将区域创新系统设计为由创新能力为表征的状态子系统和以创新效率为测度"工具"的过程子系统的二象子系统构成的动态系统,从区域创新系统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两方面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二象特征;构建了基于投入产出的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收集的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原始数据,对各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二象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及二者间的协调度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从创新协调指数和创新发展综合水平两个维度对各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情况进行归类、分析与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306 / 3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区域创新系统协调性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J].
郑广华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3 (03) :97-100
[2]   基于复合系统理论的上海市科技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J].
殷林森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 (04) :37-39
[3]   二象对偶论及其对偶分析图 [J].
李伟 ;
高隆昌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9, 39 (19) :174-179
[4]   中国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综合评价及分析 [J].
白俊红 ;
江可申 ;
李婧 .
管理评论, 2009, 21 (09) :3-9
[5]   管理二象对偶论初探 [J].
高隆昌 ;
李伟 .
管理学报, 2009, 6 (06) :718-721
[6]   基于个性优势特征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 [J].
赵希男 ;
温馨 ;
王艳梅 .
科学学研究, 2009, 27 (03) :473-480
[7]   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研究 [J].
史修松 ;
赵曙东 ;
吴福象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3) :45-55
[8]   基于投入产出指数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J].
陈萍 ;
贾志永 ;
龚小欢 .
科学学研究, 2008, 26(S2) (S2) :501-505+495
[9]   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 [J].
马永红 .
经济问题探索, 2008, (05) :39-41
[10]   系统学二象论初探:一个理论框架 [J].
高隆昌 ;
徐飞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7, (05) :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