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压力与天然气分布关系——以鄂北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为例

被引:7
作者
过敏 [1 ]
李仲东 [1 ]
惠宽洋 [2 ]
李良 [2 ]
吴永平 [1 ]
鲜强 [3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北; 晚古生代; 储集层; 压力; 定量; 计算; 垂向运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分析塔巴庙地区储层压力的分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泥岩压实曲线,并对影响和控制该区储层压力的主要因素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对“欠压实”剩余压力、生气增压、抬升引起的降压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早白垩世末“欠压实”作用和晚侏罗—早白垩世末烃源岩大量生烃作用使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形成异常高压;晚白垩系构造抬升降压,使得现今储层为正常—低异常压力。同时证实了“欠压实”对天然气有压力封盖作用,天然气都分布在最大“欠压实”幅度以下的储层当中。烃源岩生气高峰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末,但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是在晚白垩世,方向以沿过剩压力梯度降低较快的方向(太原—山西组至下石盒子组)垂向运移,通道主要为裂缝,运移的动力主要为异常高压。由于储层致密,聚集成藏能量有限,造成天然气充注不足、气水分异不好、含气饱和度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7+146 +146-147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