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绿色”的“金山银山”?——基于生态承载力对环境污染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

被引:6
作者
姜雨萌
孙鹏
机构
[1]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两山理论; 生态承载力; 环境污染; 产业结构升级; 制造业集聚度;
D O I
10.13843/j.cnki.lyjj.2020.07.002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83001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但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如何在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绿色"的"金山银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生态承载力衡量"绿水青山",以环境污染程度衡量"金山银山"的绿色性,基于2005~2016年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通过探讨生态承载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验证"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绿色"的"金山银山"。研究结果表明:"绿水青山"的生态系统将激励形成"绿色""金山银山"的经济系统;"绿水青山"转化为"绿色"的"金山银山"传导机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生的转化动力;另一部分是在促进制造业集聚中产生的转化阻力,但整体上动力大于阻力,即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转化升级可以抵消制造业过度集聚对"绿色"转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鉴于此,文章建议各区域要保护好自己的"绿水青山",为产业结构高级化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严防制造业的过度集聚,促进制造业集聚的绿色发展,尤其东部地区应注重提升生态承载力,维护和培育"绿水青山",中西部地区则应注重生态承载力强的地区促进制造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增强制造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环境友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2]   环境污染、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J].
雷汉云 ;
王旭霞 .
统计与决策, 2020, 36 (15) :18-22
[3]   产业和人口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基于省级层面的实证 [J].
杨肃昌 ;
孔晴 ;
徐立君 .
统计与决策, 2020, 36 (14) :55-60
[4]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污染影响的再考察——基于外资来源和行业差异视角 [J].
徐升艳 ;
周玉琴 ;
郭行 .
生态经济, 2020, (05) :153-160
[5]   中国城市生态承载力的相对表征——从胡焕庸线出发 [J].
钟茂初 ;
孙坤鑫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 37 (05) :152-157
[6]   城市化进程中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基于动态联立方程模型 [J].
郝汉舟 ;
吴则宇 .
干旱区地理, 2018, 41 (03) :592-600
[7]   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污染排放的空间计量分析 [J].
刘赢时 ;
田银华 ;
周定根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7, 38 (02) :99-104
[8]   经济集聚、生态承载力与环境质量 [J].
黄娟 ;
汪明进 ;
孙坤鑫 .
中国流通经济, 2016, 30 (11) :58-65
[9]   中国大陆地区生态诅咒效应的多尺度实证检验 [J].
臧正 ;
郑德凤 ;
孙才志 ;
邹欣庆 .
地理研究, 2016, 35 (05) :851-863
[10]   贸易开放、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质量——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J].
蔡濛萌 ;
薛福根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3 (05) :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