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轮作方式下大棚草莓产量及土壤生物学特性

被引:45
作者
杨祥田 [1 ]
周翠 [1 ]
李建辉 [2 ]
李伟龙 [3 ]
林俊 [3 ]
机构
[1] 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 浙江省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3] 浙江省临海市农业局
关键词
轮作方式; 草莓; 产量;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68.4 [草莓]; S628 [果树设施园艺];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201 ; 071012 ; 0713 ;
摘要
试验研究了不同轮作方式下大棚草莓产量、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4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草莓-闷棚、草莓-水稻轮作方式草莓产量及效益明显比草莓-甜瓜旱地轮作方式高,且土壤pH值高,盐分积累少,黄萎病发生率低。草莓-闷棚、草莓-水稻轮作方式的草莓土壤微生物总数比草莓-甜瓜旱地轮作多,其中细菌所占比例达95.92%96.21%,高于草莓-甜瓜旱地轮作的89.91%,细菌与真菌之比达649~787,为草莓-甜瓜旱地轮作的10倍左右。草莓-闷棚、草莓-水稻轮作明显提高了土壤转化酶的活性。实行草莓-闷棚和草莓-水稻水旱轮作方式,可让大棚草莓的土壤障碍得到缓解或消除,实现可持续生产。
引用
收藏
页码:312 / 3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胁迫
    费颖恒
    黄艺
    严昌荣
    晁元卿
    何文清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1) : 243 - 247
  • [2] 黄土高原设施农业种植制度探析
    梁银丽
    徐福利
    杜社妮
    戚建华
    陈志杰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2) : 189 - 190
  • [3] 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调查及防治对策附视频
    项玉英
    杨祥田
    张光华
    [J]. 浙江农业科学, 2006, (01) : 17 - 19
  • [4] 草莓重茬病菌的分离及其生物防治
    黄亚丽
    甄文超
    张丽萍
    张根伟
    田连生
    程辉彩
    史延茂
    李书生
    [J]. 生物技术, 2005, (06) : 74 - 76
  • [5] 设施栽培几种土传病害的发生为害现状及控制途径探讨
    杨祥田
    李伟龙
    叶建人
    王旭辉
    罗三镯
    董国堃
    [J]. 浙江农业科学, 2005, (04) : 313 - 315
  • [6] 京郊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状况和酶活性
    张国红
    任华中
    高丽红
    张福墁
    曹之富
    张振贤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7) : 1447 - 1452
  • [7] 设施农业中存在的土壤障碍及其对策研究进展
    何文寿
    [J]. 土壤, 2004, (03) : 235 - 242
  • [8] 大棚菜地土壤理化特性的研究
    赵风艳
    吴凤芝
    刘德
    姚禾雨
    [J]. 土壤肥料, 2000, (02) : 11 - 13
  • [9] 蔬菜设施栽培可持续发展中的连作障碍问题
    喻景权
    杜尧舜
    [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1) : 124 - 126
  • [10] 大棚栽培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李文庆,杜秉海,骆洪义,丁方军
    [J]. 土壤肥料, 1996, (02) : 31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