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肉毒中毒(Botulism)是由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下简称Cb)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疾病,其发病是由Cb所产生的神经毒素所致。肉毒中毒可分为食物肉毒中毒,创伤肉毒中毒和婴儿肉毒中毒,其中婴儿肉毒中毒自1976年首次报道以来,已在除非洲外的各大陆皆有报告。虽然肉毒中毒以欧、美大陆发病较多,但我国不少省份也有发现,其死亡率较高,毒性强烈,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要防治肉毒中毒症,了解Cb毒素生成的生物学是非常重要的。根据cb神经毒素的抗原特异性,可将Cb菌株分为A、B、C、D、E、F和G等7型,其产生的神经毒素分别为A、B、C1、D、E、F和G等7种血清型。一般1菌株只产生1种神经毒素,少数可产生多种神经毒素,而有些菌株除产生神经毒素外,还可产生其他毒素。如c、D型菌株除分别产生C1和D神经毒素外,还可产生两种ADP-核糖酰转移酶(ADP-Ribosyltransferase)C2和C3。关于早期肉毒梭菌神经毒素的研究结果,可参阅Sugiyama的综述,本文重点介绍C、D型肉毒梭菌毒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