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比较

被引:41
作者
刘荣杰 [1 ]
吴亚丛 [1 ]
张英 [2 ]
李正才 [1 ]
马少杰 [1 ]
王斌 [1 ]
格日乐图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2] 湖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杉木林; 活性有机碳; 轻组有机质; 天然次生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了解北亚热带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转变成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以浙江省富阳市庙山坞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杉木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达到成熟林状态的两种林分类型0-60cm内各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次生林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杉木人工林,与人工杉木林相比,增幅分别为19.0%-32.6%、0.8%-30.3%、3.8%-54.1%和6.3%-38.6%,且在0-10和10-20cm土层差异显著(p<0.05)(水溶性有机碳仅在0-10cm土层差异显著);2)杉木人工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与易氧化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均高于天然次生林;3)两个林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和轻组有机质与总有机碳含量均呈现极显著相关,且天然次生林土壤易氧化碳、轻组有机质与总有机碳的相关系数均大于杉木人工林;4)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和轻组有机质与土壤养分(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速效钙和速效镁)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431 / 4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北京山地针叶林与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研究 [J].
耿玉清 ;
余新晓 ;
岳永杰 ;
李金海 ;
张国桢 ;
刘松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1 (05) :19-24
[2]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季节变化 [J].
张剑 ;
汪思龙 ;
王清奎 ;
刘燕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01) :41-47
[3]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轻组有机质的季节动态 [J].
谢锦升 ;
杨玉盛 ;
杨智杰 ;
黄石德 ;
陈光水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3) :557-563
[4]   浙江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对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的影响 [J].
闫恩荣 ;
王希华 ;
陈小勇 .
生态学报, 2007, (04) :1646-1655
[5]   不同经营管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研究进展 [J].
赵鑫 ;
宇万太 ;
李建东 ;
姜子绍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1) :2203-2209
[6]   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活性有机质与碳库管理指数变化 [J].
徐明岗 ;
于荣 ;
王伯仁 .
土壤学报, 2006, (05) :723-729
[7]   杉木纯林与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比较 [J].
王清奎 ;
汪思龙 ;
冯宗炜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05) :1-6
[8]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的比较 [J].
朱志建 ;
姜培坤 ;
徐秋芳 .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04) :523-526
[9]   不同林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J].
姜培坤 .
林业科学, 2005, (01) :10-13
[10]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研究 [J].
徐秋芳 ;
姜培坤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6) :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