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基于DEM的榆林市降水空间插值方法分析
被引:26
作者:
刘智勇
[1
]
张鑫
[1
]
方睿红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降水;
DEM;
空间插值;
地形因素;
榆林市;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10.07.036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P332.1 [降水观测];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目的】比较4种空间插值方法的插值效果,为分析榆林市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榆林市45个水文及雨量站点35年(1970-2004年)的降水量观测资料,结合GIS技术,以榆林市1km×1km网格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为基础,建立35年各月平均、年平均降水量与站点坐标、高程之间的回归方程。选取反距离加权法、张力样条函数法、普通克里金法及协同克里金法等4种空间插值方法,对榆林市35个站点的多年平均降水量进行空间插值计算,采用10个站点的降水量数据对插值结果进行验证,并进行对比误差分析,根据插值结果,进一步分析榆林市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考虑了地形因素的协同克里金法插值效果最好,且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榆林市降水空间分布特征,普通克里金法次之,反距离加权法和张力样条函数法较差。总体而言,4种插值方法均达到了较高的分析精度。插值结果表明,榆林市降水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分布特征,且降水受地形、地貌以及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结论】应用GIS空间插值技术,综合考虑地形因素,可以提高研究区域降水空间插值结果的精度,并可为分析该区域降水时空结构特征提供更为精细的数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34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