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作免耕下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被引:39
作者
唐晓红 [1 ]
邵景安 [1 ]
黄雪夏 [1 ]
魏朝富 [1 ]
谢德体 [1 ]
潘根兴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紫色水稻土; 有机碳; 分布; 垄作免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研究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动态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土壤团聚体、剖面和田块等尺度研究了四川盆地紫色水稻土在垄作免耕下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紫色水稻土团聚体含碳量在大团聚体(20.25 mm)中最高,但有机碳总量主要分布在0.250.02 mm,其次是0.020.002 mm;垄作免耕下团聚体有机碳主要富集在010 cm土层的大团聚体(>0.25 mm)中(富集系数>1.5),而常规平作、水旱轮作和垄作翻耕下,剖面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自上而下缓慢降低;实验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相关土壤特性的空间分布呈条带状和斑块状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垄作免耕处最高,达30.71 g kg-1,在常规平作处最低,为16.50 g kg-1左右。长期垄作免耕会导致有机碳向土壤表层大团聚体的相对富集及在土壤剖面的层次分异。
引用
收藏
页码:235 / 2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重庆市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J].
黄雪夏 ;
倪九派 ;
高明 ;
魏朝富 ;
谢德体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1) :54-58
[2]   鼎湖山土壤有机质深度分布的剖面演化机制 [J].
陈庆强 ;
沈承德 ;
孙彦敏 ;
彭少麟 ;
易惟熙 ;
李志安 ;
姜漫涛 .
土壤学报, 2005, (01) :1-8
[3]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动物、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J].
高明 ;
周保同 ;
魏朝富 ;
谢德体 ;
张磊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7) :1177-1181
[4]   土壤有机碳库与全球变化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兼开展中国水稻土有机碳固定研究的建议 [J].
潘根兴 ;
李恋卿 ;
张旭辉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3) :100-109
[5]   太湖地区几种水稻土的有机碳储存及其分布特性 [J].
李恋卿 ;
潘根兴 ;
龚伟 ;
孙玉华 ;
张旭辉 .
科技通报, 2000, (06) :421-426+432
[6]   紫色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与土粒团聚的关系 [J].
魏朝富,谢德体,陈世正 .
土壤学报, 1996, (01) :70-77
[7]   长期施用有机肥料对紫色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性状的影响 [J].
魏朝富,陈世正,谢德体 .
土壤学报, 1995, (02) :159-166
[8]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
[9]   Management options for reducing CO2 emissions from agricultural soils [J].
Paustian, K ;
Six, J ;
Elliott, ET ;
Hunt, HW .
BIOGEOCHEMISTRY, 2000, 48 (01) :147-163
[10]  
CO2 Mitigation by Agriculture: An Overview[J] . Keith Paustian,C. Vernon Cole,Dieter Sauerbeck,Neil Sampson.Climatic Change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