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兰坪盆地古近纪沉积-构造变革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13
作者
沈青强 [1 ,2 ]
曹凯 [1 ,3 ]
王国灿 [1 ,3 ]
徐亚东 [1 ,4 ]
张克信 [1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2]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构造研究中心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剑川-兰坪盆地; 构造变革; 古近系-新近系;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17.01.002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滇西新生代兰坪盆地和剑川盆地分别位于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两侧,青藏高原东构造结内,其沉积过程和构造变形对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演化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对这两个盆地古近纪沉积和构造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兰坪盆地和剑川盆地及邻区的构造变形分为三期:始新世早期的强烈挤压变形、始新世中晚期的伸展变形、渐新世的走滑变形。始新世早期的挤压变形主要表现为兰坪地区的褶皱–冲断系统、哀牢山-红河断裂的逆冲活动和剑川盆地的宽缓褶皱。沉积方面,古新统勐野井组(E1m)较为稳定的细粒滨湖相沉积转变为始新统宝相寺组(E2b)较粗的具有前陆盆地性质的河流相沉积,特别是宝相寺组底部发育的一套快速堆积的磨拉石建造,可能是对始新世强烈挤压环境下的沉积响应。始新世中晚期伸展变形体现在盆地的构造环境由早期的挤压环境变为伸展环境和该时期大量富钾岩体和岩脉的侵入,沉积学上,下始新统宝相寺组的河流相转变为中始新统金丝厂组(E2j)具有快速堆积磨拉石特征的曲流河沉积,极可能是对构造体制变革的沉积响应。渐新世的走滑变形则体现在渐新统的缺失和哀牢山–红河断裂的早期左行走滑。因此,我们认为剑川–兰坪地区在始新世中期和渐新世均发生了显著的运动学转换,这一认识也得到了始新世中期兰坪和剑川盆地物源明显变化的支持。结合青藏高原东南部始新世中晚期岩浆的活动,渐新世大型剪切带(崇山剪切带、高黎贡剪切带)的强烈走滑和保山块体的旋转,我们推测青藏高原东南缘古近纪的构造演化为古新世-始新世早期的挤压、始新世中晚期的伸展、渐新世的转换压缩。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4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 [1] 云南三营组宇宙成因核素埋藏年龄及成因
    郑勇
    贾君
    聂喜柯
    孔屏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 44 (07) : 1443 - 1451
  • [2] On the Geodynamic Mechanism of Episodic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Cenozoic Era[J]. WANG Guocan,CAO Kai,WANG An,SHEN Tianyi,ZHANG Kexin,WANG Liquan.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4(02)
  • [3] 兰坪盆地古近系宝相寺组层序地层分析
    冯志强
    郭建秋
    阮林森
    李诗强
    牟业龙
    刘文强
    密文天
    [J]. 地质找矿论丛, 2012, (01) : 103 - 108
  • [4] 岩浆作用与青藏高原演化
    莫宣学
    [J]. 高校地质学报, 2011, 17 (03) : 351 - 367
  • [5] 兰坪盆地古近纪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环境演化
    朱志军
    姜勇彪
    郭福生
    侯增谦
    杨天南
    薛传东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1, 30 (03) : 409 - 418
  • [6] 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隆升阶段的时空格局
    王国灿
    曹凯
    张克信
    王岸
    刘超
    孟艳宁
    徐亚东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3) : 332 - 349
  • [7] 云南兰坪盆地古近系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
    范昱
    陈洪德
    侯中健
    林良彪
    罗洋
    吕杜
    [J]. 地层学杂志, 2010, 34 (04) : 381 - 388
  • [8] China
    不详
    [J]. NUCLEAR PLANT JOURNAL, 2009, 27 (05) : 10 - 10
  • [9] 剑川盆地第三纪以来地壳变形的地质分析与FT测年
    向宏发
    张秉良
    张晚霞
    虢顺民
    万景林
    [J]. 地质学报, 2009, 83 (02) : 230 - 238
  • [10] 滇西兰坪盆地白秧坪地区东矿带推覆构造的控矿作用
    何龙清
    季玮
    陈开旭
    余凤鸣
    魏君奇
    杨爱平
    杨伟光
    [J]. 地质力学学报, 2007, (02) : 110 -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