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话语分析的多模态意义模块建构探索——模态系统框架

被引:14
作者
丁肇芬 [1 ]
张德禄 [2 ]
机构
[1] 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
[2]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多模态意义模块; 儿童语言发展; 系统功能语言学; 儿童心智发展;
D O I
10.16362/j.cnki.cn61-1457/h.2018.01.005
中图分类号
H193.1 [儿童语言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儿童早期话语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即以多模态意义模块(MMSM)的形式出现,这种意义表达方式与其存在的情景语境,即环境变化(umwelt)和儿童早期自身的生理特征密切相关。此文章在前期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研究,探讨了多模态意义模块中主要的表意模态,构建了模态系统,发现在不同的环境中,根据模态的作用和出现的频率,多模态意义模块中的模态可解析为核心必要模态(obligatory modality/modalities)和选择性共现模态(optional modality/modalities),这些模态协同作用表达意义,缺乏任何一个核心模态,MMSM的意义都不能完整解析。此研究还构建了多模态意义模块系统分析框架,并依据此框架运用Elan对作者搜集的语料标注和分析,验证了多模态意义模块框架的可行性和儿童早期话语的单功能及其语境依赖特点。从语料中析出不同的多模态意义模块,概括出从出生到9个月龄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多模态意义模块系统。这个意义发展系统揭示了幼儿早期心智发展特点,大致沿着生理—情感—审美—运动的曲线发展。这为针对幼儿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有侧重地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例解析。希望能为儿童语言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功能视角下的普通话儿童3岁前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王岩.吉林大学.2013, 08
[2]  
Umwelt Transitions: Uexküll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J]..Biosemiotics.2009, 1
[3]  
语篇分析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张德禄; 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4]   国外儿童语用习得研究述评(2000—2016) [J].
姜占好 ;
刘萍 ;
康佳萍 .
外语教学, 2017, (05) :65-68
[5]   中国儿童早期母语子系统发育的个案研究 [J].
朱永生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 25 (01) :55-60
[6]   早期儿童语言发展与脑发育研究的进展 [J].
周兢 ;
李传江 ;
张义宾 .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16, 4 (04) :159-168
[7]   幼童话语符号——多模态意义模块建构探索 [J].
丁肇芬 ;
张德禄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 23 (06) :15-19+78
[8]   当下亲历与认知、多模态感官系统与大数据研究模型——以新生婴儿亲历为例 [J].
顾曰国 .
当代语言学, 2016, (04) :475-513
[9]   基于语料库的多模态语类研究——以期刊封面语类为例 [J].
王正 ;
张德禄 .
外语教学, 2016, (05) :15-20
[10]  
多模态视角解读英汉视觉诗歌.[J].焦莹;戴卫平;.英语研究.201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