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CT及临床因素与继发脑损害的关系

被引:17
作者
方燕南
林健雯
黎锦如
黄如训
郑文忠
机构
[1]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广州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因素; 继发脑损害; 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5 [蛛网膜下腔出血];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CT表现及临床因素与继发脑损害(再出血、迟发性脑梗死、脑积水)的相关因素,为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SAH在颅内的分布情况、年龄、性别、血压、血钠、脑血管造影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等与SAH继发脑损害的关系。结果继发脑损害均与CT显示积血阳性、分布区域不同和低钠血症有关,其中再出血和脑梗死以脑表面有积血块或脑室有血者发生率较高(均P<0.01),预后也较差。脑血管有病变或CT显示SAH者发生再出血或脑梗死较多。结论SAH急性期CT及临床相关因素对其继发脑损害的预测有一定临床意义,并可据此进行防治。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2]   高血压在局部脑梗塞及超微结构病理改变中的作用 [J].
方燕南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5, (06) :290-292
[3]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处理 [J].
田增民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5, (01) :16-19
[4]  
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 华夏出版社 , 缪鸿石,朱镛连主编, 1996
[5]  
Preoperative Prognostic Factors for Rebleeding and Survival in Aneurysm Patients Receiving Antifibrinolytic Therapy: Report of the Cooperative Aneurysm Study[J] . James C. Tomer,Neal F. Kassell,Robert B. Wallace,Harold P. Adams.Neurosurgery . 198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