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土地植被承载力与植被生态恢复建设

被引:20
作者
曹军胜 [1 ]
朱清科 [1 ]
薛智德 [2 ]
机构
[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地植被承载力; 植被结构; 植被生态恢复;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土地植被承载力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关系调控、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生态植被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分析了土地植被承载力对植被结构的影响,认为在大气降雨量为唯一土壤水分输入量的黄土高原,土地植被承载力决定了植物群落密度,直接影响植被结构。从植被地带和群落适应性原理、缓解土壤干旱、控制植被生产力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恢复与土地植被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建设必须优先考虑土地植被承载力,根据土地植被承载力进行植被生态恢复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和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半干旱区人工林草地土壤旱化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J].
郭忠升 ;
邵明安 .
生态学报, 2003, (08) :1640-1647
[2]   生态修复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J].
梁宗锁 ;
左长清 ;
焦巨仁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 (01) :20-24
[3]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资源特征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可能影响 [J].
余卫东 ;
闵庆文 ;
李湘阁 .
资源科学, 2002, (06) :55-60
[4]   林分生长与产量模型系统研究综述 [J].
秦建华 ;
StephenJ.Titus ;
ShongmingHuang .
林业科学, 2002, (01) :122-129
[5]   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与植树造林 [J].
杨文治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5) :433-438
[6]   延安试区土壤干层现状分析 [J].
王力 ;
邵明安 ;
侯庆春 .
水土保持通报, 2000, (03) :35-37
[7]   从植物群落学原理谈黄土高原植被建造的几个问题 [J].
梁一民 .
西北植物学报, 1999, (05) :27-32
[8]   试论我国北方地区人工植被的土壤干化问题 [J].
杨维西 .
林业科学, 1996, (01) :78-85
[9]   黄土高原人工造林的三大技术措施 [J].
杨维西 .
水土保持通报, 1995, (03) :61-64
[10]   纸坊沟流域人工刺槐林生长状况与土壤水分条件研究 [J].
杨新民,杨文治,马玉玺 .
水土保持研究, 1994, (03) :31-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