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夏大豆形态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1
作者
贺春林
薛应离
机构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郑州
[3] 郑州
关键词
大豆; 形态性状; 遗传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黄淮地区6个夏大豆品种(系)通过双列杂交保留下来的F3代材料,研究大豆6个形态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主茎荚丛数和茎粗5个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而底荚高则存在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和主茎荚丛数为部分显性,茎粗存在超显性现象.主茎节数和主茎荚丛数可能有相似的遗传特点.豫豆8号大豆带有较多的控制株高的显性基因,油84-30大豆带有较多的控制分枝和茎粗的显性基因,而尖顶大白角大豆控制主茎节数和美丛数的显性基因较多.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的双列杂交图解分析 [J].
周丰锁 .
大豆科学, 1988, (02) :97-102
[2]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的基因效应分析 [J].
陈恒鹤 .
大豆科学, 1984, (02) :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