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挖掘及其意象特征——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69
作者
曹帅强 [1 ,2 ]
邓运员 [1 ]
机构
[1] 衡阳师范学院“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2]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观基因理论; 基因挖掘; 景观意象; 湖南省;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4.11.029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根据景观基因理论,选取15项国家级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深入分析,界定了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挖掘方法;通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特征、演变特征、传承特征、民俗特征四个方面,构建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特征挖掘指标体系,挖掘了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所表达的意象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19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J].
蒋丽芹 .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 (01) :9-11
[2]   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 [J].
胡最 ;
刘沛林 ;
曹帅强 .
地理学报, 2013, 68 (02) :219-231
[3]   “景观基因”视角的南岳古镇景观特征研究 [J].
曹帅强 ;
胡最 ;
邓运员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 33 (06) :162-166
[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J].
黄永林 ;
谈国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51 (02) :49-55
[5]   景观基因视角的湖南省古村镇文化特质及其保护价值 [J].
邓运员 ;
杨柳 ;
刘沛林 .
经济地理, 2011, (09) :1552-1557
[6]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究述评 [J].
谢菲 .
贵州民族研究, 2011, 32 (03) :93-98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研究初探 [J].
钟福民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 31 (01) :89-91
[8]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特征及其基因分析 [J].
刘沛林 ;
刘春腊 ;
李伯华 ;
邓运员 ;
申秀英 ;
胡最 .
地理科学, 2010, 30 (06) :810-817
[9]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 [J].
刘沛林 ;
刘春腊 ;
邓运员 ;
申秀英 ;
李伯华 ;
胡最 .
地理学报, 2010, 65 (12) :1496-1506
[10]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及其特征 [J].
徐美辉 .
文史博览(理论), 2010, (04)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