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庸诉江南”案看反不正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被引:26
作者
张伟君
机构
[1] 同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不正当竞争; 著作权; 模仿; 文学作品; 人物角色; 同人作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94 [商业经济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依据知识产权专门法对侵权行为提起诉讼是各自独立和平行的两个请求,并非是谁对谁的补充,不存在谁优先适用。知识产权专门法(如著作权法)不能保护的对象,不排除依然可以按反不正当竞争法获得保护,但是,只能按照不正当竞争的侵权构成要件进行审查,与知识产权专门法是否保护该成果无关。对公众熟知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模仿不排除可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加以禁止,但是,"金庸诉江南"案中被告所借用的仅仅是金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称、性格特征和人物关系等抽象元素,《此间的少年》中的人物形象与金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不相同。被告的这种创作行为并不会挤占原作者的创作空间,一味加以禁止,反而不利于文学创作的自由和繁荣。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补充保护之边界[J]. 刘维.竞争法律与政策评论. 2017(00)
[3]   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司法适用模式 [J].
吴峻 .
法学研究, 2016, 38 (02) :134-153
[4]   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 [J].
郑成思 .
知识产权, 2003, (05) :3-6
[5]   论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J].
韦之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6) :25-33
[6]  
版权客体论[M].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卢海君, 2011
[7]  
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郑友德, 2010
[8]  
著作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德)M.雷炳德(ManfredRehbinder)著, 2005
[9]  
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邵建东著, 2001
[10]  
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论[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孔祥俊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