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辽宁省猴石森林公园的视域分析

被引:14
作者
李月辉 [1 ]
周锐 [1 ]
冯秀 [2 ]
胡志斌 [1 ]
牛剑锋 [3 ]
谭振军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3] 辽宁省林业厅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数字高程模型; 视域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景点; 游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GIS视域分析功能,基于地形特征,对辽宁省猴石国家森林公园内可达景点、不可达景点和游道的视域特征进行分析,其中,游道的视域特征以游道上间隔50m的75个样点来表征。结果表明:公园内可达景点分布较为合理,一类位于游道两侧山坡上,视野开阔,90%景点的视域面积达100hm2以上;另一类分布在近游道两侧,视域面积40~70hm2。不可达景点可视性良好,75%的景点视域面积达100hm2以上,观赏价值充分体现;游道分布较为合理,全程可观赏到公园总面积的41.71%,游道内的平均视域面积为(61.96±23.52)hm2。视域内地形呈一定程度起伏,平均高差350m,兼具一览无余的豁达之美与峰回路转的曼妙之美。研究以游览者的景观视觉特征分析为目的,探讨森林公园景点和游道规划的定量依据,是对目前旅游区景观视觉特征评价的重要补充,是旅游区总体规划和综合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0+171 +1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景观资源美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J].
王保忠 ;
王保明 ;
何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9) :1733-1739
[2]   景观价值与景观保护评价 [J].
肖笃宁 ;
解伏菊 ;
魏建兵 .
地理科学, 2006, (04) :4506-4512
[3]   文化遗址的景观敏感度评价及可持续利用——以新疆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为例 [J].
王云才 ;
陈田 ;
石忆邵 .
地理研究, 2006, (03) :517-525+564
[4]   南京市珍珠泉旅游度假区视觉生态环境评价 [J].
陈铭 ;
邓骥中 ;
不详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 (03) :65-68
[5]   基于3S技术的景观敏感度测定研究 [J].
刘惠明 ;
杨燕琼 ;
罗富和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3) :78-81
[6]   森林草地转换对景观视觉效果的影响 [J].
杨海军 ;
丸山纯孝 ;
土谷富士夫 ;
水谷敦司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6) :909-912
[7]   景观与旅游区AVC评价量化模型——以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为例 [J].
刘滨谊 ;
杨铭祺 .
中国园林, 2003, (06) :63-64+69-70
[8]   辽宁省猴石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初探 [J].
徐广仁 ;
赵连臣 ;
徐英 ;
马树章 ;
崔嫒婧 ;
段连义 .
辽宁林业科技, 2002, (01) :31-32
[9]   小兴安岭风景道旅游景观评价 [J].
吴必虎 ;
李咪咪 .
地理学报, 2001, (02) :214-222
[10]   生态旅游及其规划与管理研究综述 [J].
钟林生 ;
肖笃宁 .
生态学报, 2000, (05) :84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