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成藏动力场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13
作者
柳广弟
郑玉凌
机构
[1] 石油大学
关键词
油气藏形成; 流体动力模型; 构造应力; 温度; 古地温; 台北凹陷; 晚侏罗世; 油气运移; 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19 [模拟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在开发中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认为流体势的定义除应体现重力、静水压力和毛细管力的影响之外 ,还应体现构造应力和热力的影响。建立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流体势场 (即油气成藏动力场 )数学模型 ,比较全面地描述了油气在成藏过程中受到的力的作用。以吐哈盆地为例 ,分析应力、温度和地层埋深变化对流体势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于挤压作用比较强烈的盆地 ,构造应力的影响最为重要 ,温度与流体势呈负相关关系 ,并主要在低温时影响较大 ;温度和应力对气势的影响要比对油势和水势的影响大得多。对吐哈盆地侏罗纪末期三间房组成藏动力场的模拟结果表明 ,考虑应力场和温度场的流体势场更能反映挤压型盆地的油气运聚规律 ,同时说明成藏动力场模型是有实用价值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4+13 +1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盆地烃类运移二维二相流动数学模型分析与应用实例 [J].
陶一川,姜鹏,何生,唐仲华 .
地球科学, 1995, (03) :314-321
[2]  
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方法[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石广仁著, 2004
[3]  
断陷盆地油气二次运移与聚集[M]. 地质出版社 , 查明著, 1997
[4]  
地下水流动问题数值方法[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陈崇希, 1990
[5]  
中国石油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王尚文 主编,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