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全碳、全氮含量的长期效应

被引:17
作者
胡振宏 [1 ,2 ]
何宗明 [3 ]
范少辉 [4 ]
黄志群 [1 ,2 ]
万晓华 [1 ,2 ]
杨靖宇 [3 ]
余再鹏 [1 ,2 ]
王民煌 [1 ,2 ]
机构
[1]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3]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4]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关键词
土壤全碳、全氮含量; 杉木人工林; 采伐剩余物管理; 亚热带; 土壤类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27 [杉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根据福建省南平市峡阳国有林场二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收获采伐剩余物和地被层、全树收获、仅收获树干和树皮以及加倍采伐剩余物、炼山)下0—40 cm深度土壤全碳、全氮含量15a的监测数据,研究了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杉木林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样地5次取样年份(造林第3年、第6年、第9年、第12年和第15年)0—10 cm土层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样地,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在5次取样年份对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全碳、全氮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杉木造林15a期间土壤全碳、全氮含量随年份显著变化(P<0.01),但处理措施以及处理措施与取样年份的交互作用对3个土层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杉木林15年生时,不同处理样地3个土层碳储量差异不显著(P>0.05),0—40 cm土层平均值为88.71 Mg/hm2。表明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全碳、全氮含量的长期效应并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4205 / 42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主要管理措施对人工林土壤碳的影响 [J].
闫美芳 ;
张新时 ;
江源 ;
周广胜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11) :2265-2271
[2]   皆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J].
杨玉盛 ;
陈光水 ;
王小国 ;
谢锦升 ;
董彬 ;
李震 ;
高人 .
土壤学报, 2005, (04) :584-590
[3]   造林对土壤碳储量影响的研究 [J].
史军 ;
刘纪远 ;
高志强 ;
崔林丽 .
生态学杂志, 2005, (04) :410-416
[4]   杉木人工林树上宿存枯死枝、叶在冠层与在枯枝落叶层分解的比较研究 [J].
张家城 ;
盛炜彤 .
林业科学, 2001, (06) :2-10
[5]   不同栽植代数29年生杉木林土壤腐殖质及结合形态的研究 [J].
杨玉盛 ;
邱仁辉 ;
俞新妥 ;
何宗明 ;
黄宝龙 .
林业科学, 1999, (03) :118-121
[6]   论炼山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影响的利弊及对策 [J].
杨玉盛 ;
何宗明 ;
马祥庆 ;
林开敏 ;
俞新妥 .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02) :58-64
[7]   杉木连栽土壤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J].
杨承栋,张小泉,焦如珍,魏以荣,冯福娟 .
林业科学, 1996, (02) :175-181
[8]   杉木连栽林地混交林土壤酶的分布特征的研究 [J].
俞新妥 ;
张其水 .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89, (03) :256-262
[9]   Harvest residue management effects on tree growth and ecosystem carbon in a Chinese fir plantation in subtropical China [J].
Zhiqun Huang ;
Zongming He ;
Xiaohua Wan ;
Zhenhong Hu ;
Shaohui Fan ;
Yusheng Yang .
Plant and Soil, 2013, 364 :303-314
[10]   Soil organic matter turnover is governed by accessibility not recalcitrance [J].
Dungait, Jennifer A. J. ;
Hopkins, David W. ;
Gregory, Andrew S. ;
Whitmore, Andrew P. .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2, 18 (06) :1781-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