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矿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体系的研究

被引:11
作者
杜志平
穆东
机构
[1]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基金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关键词
矿城耦合系统; 协同; 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07.1 [地质、矿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如果忽略或者轻视了协同问题,则从根本上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内部互相独立的、条块分割的孤岛式运行的系统也是无法长期生存和演进的。本文打破原有的矿区和城市的界限,创建矿城耦合系统,为今后矿区和矿业城市建立具有协同发展作用的运行机制和研究给出一个科学有效的平台。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我国重点产煤县(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度调查 [J].
本刊编辑部 ;
大漠 .
煤炭经济研究, 2002, (06) :6-17+48
[2]   铜川市产业结构重塑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J].
张文忠 ;
刘彦随 .
资源科学, 2002, (03) :36-41
[3]   矿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J].
周德群 ;
冯本超 .
经济地理, 2002, (02) :231-236
[4]   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矿业城市为例 [J].
赵公正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1) :53-57
[5]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J].
余敬 ;
姚书振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12) :70-71
[6]   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J].
周德群 ;
龙如银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3) :76-82
[7]   矿业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模式分析 [J].
徐建中 ;
刘希宋 ;
李海超 ;
赵红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1, (04) :570-572
[8]   浅议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策 [J].
冯述虎 ;
王红梅 .
煤炭经济研究, 2001, (02) :28-30
[9]   中国城市演进中的区域差异及其对策 [J].
李迅 .
城市规划, 2000, (07) :28-32
[10]   对城市发展机制和动态规划方法的探讨 [J].
方彭 .
规划师, 2000, (02) :14-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