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31
作者
张蓉
机构
[1] 武清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胱抑素C; 半胱氨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3—8月在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6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135例和斑块组211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其空腹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阳性率,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年龄大于无斑块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低于无斑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斑块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与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141,P=0.01;r=0.142,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二者共同参与了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 [J].
邓远琼 ;
刘伯胜 ;
邓远琪 ;
胡志彪 ;
刘贞 ;
范华 ;
胡建新 ;
王海荣 .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32) :3057-3061
[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相关性分析附视频 [J].
周明锴 ;
程倚萌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05) :24-25
[3]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对脑梗死的影响 [J].
刘会 ;
荣良群 ;
魏秀娥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 (02) :75-76
[4]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J].
张敏 ;
李卫征 .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20) :2292-2294
[5]   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附视频 [J].
王先侠 ;
程训民 ;
葛玲 ;
陈卓 .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02) :192-193
[6]   Homocysteine and risk of recurrent stroke [J].
Boysen, G ;
Brander, T ;
Christensen, H ;
Gideon, R ;
Truelsen, T .
STROKE, 2003, 34 (05) :1258-1261
[7]  
Atherosclerosis risk factors: the possible role of homocysteine[J] . Patrick C. Choy,David Mymin,Quansheng Zhu,K. Dakshinamurti,Karmin O.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