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的甲烷释放及其生物学机理

被引:30
作者
闵航
陈美慈
钱泽澍
机构
[1] 浙江农业大学环保系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水稻田; 水稻植株; 甲烷释放; 产甲烷细菌; 甲烷氧化细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报道采用土柱法和田间原位法研究淹水稻田甲烷释放特性及其微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早稻以分蘖盛期时甲烷释放量最大,以后逐渐减少;晚稻从分蘖开始逐渐增加,至分蘖盛期、末期时达到最大,孕穗期急剧减少,生长后期又有所回升。晚间和上午释放的甲烷量较多,中午(10∶00—14∶00)几乎无释放,下午又有少量释放。不同施肥区的水稻甲烷释放量明显不同,以施猪粪区为最高,次为施尿素区,不施肥区最低。但各施肥区在整个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甲烷释放趋势则完全一致,以分蘖盛、末期释放量最大。稻田释放的甲烷主要是通过植株释放,可占总释放量85%以上,行株间土壤释放量不多,田间水释放极少。产甲烷细菌附存于根表而不进入根内组织。根系土壤中产甲烷微生物类群、厌氧性纤维素分解细菌和甲烷氧化细菌及总挥发性有机酸含量都明显高于行株间土壤。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PROCESSES INVOLVED IN FORMATION AND EMISSION OF METHANE IN RICE PADDIES
    SCHUTZ, H
    SEILER, W
    CONRAD, R
    [J]. BIOGEOCHEMISTRY, 1989, 7 (01) : 33 - 53
  • [2] Methane emission from rice paddies[J] . W. Seiler,A. Holzapfel-Pschorn,R. Conrad,D. Scharffe.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 1983 (3)
  • [3] Sources and sinks of atmospheric methane[J] . D. H. Ehhalt,U. Schmidt.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 . 197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