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秦岭的隆升及其环境灾害效应
被引:12
作者
:
刘护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刘护军
机构
: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来源
:
西北地质
|
2005年
/ 01期
关键词
:
气候;
水土流失;
地震;
秦岭山地;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秦岭是中国中部巨型的纬向山脉,是华北、华南重要的自然分界线,虽然秦岭的隆升问题取得重要进展,但在隆升的时间、幅度、速率等方面还存在分歧。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作归纳论证,通过对渭河盆地的沉积响应研究后,提出有关秦岭隆升研究的新认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秦岭构造隆升的气候、灾害效应方面的成果作了论述,气候效应体现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两个方面,灾害效应包括水土流失、地震活动性以及地裂,认为秦岭的隆升是导致气候、灾害效应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气候和灾害效应的总结,为研究区未来灾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渭河北迁与秦岭抬升
薛祥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
薛祥煦
李文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
李文厚
刘林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
刘林玉
[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 451
-
454
[2]
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新构造运动
韩恒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地震局!陕西西安
韩恒悦
米丰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地震局!陕西西安
米丰收
刘海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地震局!陕西西安
刘海云
[J].
地震研究,
2001,
(03)
: 251
-
257
[3]
华山新生代构造抬升
尹功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尹功明
卢演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卢演俦
赵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赵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万伦
李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李莉
郭仕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郭仕伦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不详
[J].
科学通报 ,
2001,
(13)
: 1121
-
1123
[4]
华山岩体中、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万景林
李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李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瑜
[J].
地震地质,
2000,
(01)
: 53
-
58
[5]
盆地沉积物示踪源区山脉隆升剥露的几种方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岳军
范蔚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范蔚茗
林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林舸
[J].
地质科技情报,
1999,
(02)
: 86
-
90
[6]
秦岭造山带新生代构造隆升与区域环境效应研究
滕志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市,
滕志宏
王晓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市,
王晓红
[J].
陕西地质,
1996,
(02)
: 33
-
42
[7]
从生物化石的性质和分布分析秦岭上升的阶段性与幅度
薛祥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西安
薛祥煦
张云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西安
张云翔
[J].
地质论评,
1996,
(01)
: 30
-
36
[8]
当代造山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若干前沿问题
肖庆辉,李晓波,贾跃明,刘树臣,白星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
肖庆辉,李晓波,贾跃明,刘树臣,白星碧
[J].
地学前缘,
1995,
(01)
: 43
-
50
[9]
陕西省地质灾害区划及活动规律统计分析
程谦恭,杨铭君,苏宝怀,赵淑芳,徐继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地质学院,陕西省遥感中心,陕西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队
程谦恭,杨铭君,苏宝怀,赵淑芳,徐继刚
[J].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5,
(01)
: 34
-
42
[10]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M].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宣传教育中心编;李烈荣等主编;.地质出版社.2003,
←
1
2
→
共 16 条
[1]
渭河北迁与秦岭抬升
薛祥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
薛祥煦
李文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
李文厚
刘林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
刘林玉
[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 451
-
454
[2]
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新构造运动
韩恒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地震局!陕西西安
韩恒悦
米丰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地震局!陕西西安
米丰收
刘海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地震局!陕西西安
刘海云
[J].
地震研究,
2001,
(03)
: 251
-
257
[3]
华山新生代构造抬升
尹功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尹功明
卢演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卢演俦
赵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赵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万伦
李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李莉
郭仕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郭仕伦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不详
[J].
科学通报 ,
2001,
(13)
: 1121
-
1123
[4]
华山岩体中、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万景林
李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李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瑜
[J].
地震地质,
2000,
(01)
: 53
-
58
[5]
盆地沉积物示踪源区山脉隆升剥露的几种方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岳军
范蔚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范蔚茗
林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林舸
[J].
地质科技情报,
1999,
(02)
: 86
-
90
[6]
秦岭造山带新生代构造隆升与区域环境效应研究
滕志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市,
滕志宏
王晓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市,
王晓红
[J].
陕西地质,
1996,
(02)
: 33
-
42
[7]
从生物化石的性质和分布分析秦岭上升的阶段性与幅度
薛祥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西安
薛祥煦
张云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西安
张云翔
[J].
地质论评,
1996,
(01)
: 30
-
36
[8]
当代造山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若干前沿问题
肖庆辉,李晓波,贾跃明,刘树臣,白星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
肖庆辉,李晓波,贾跃明,刘树臣,白星碧
[J].
地学前缘,
1995,
(01)
: 43
-
50
[9]
陕西省地质灾害区划及活动规律统计分析
程谦恭,杨铭君,苏宝怀,赵淑芳,徐继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地质学院,陕西省遥感中心,陕西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队
程谦恭,杨铭君,苏宝怀,赵淑芳,徐继刚
[J].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5,
(01)
: 34
-
42
[10]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M].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宣传教育中心编;李烈荣等主编;.地质出版社.2003,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