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畦面结构下地面灌溉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11
作者
陈博 [1 ,2 ]
欧阳竹 [1 ]
刘恩民 [3 ]
张艳玲 [4 ]
陈俊旭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禹城综合试验站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4]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灌溉; 模型; 入渗; 土壤湿度; 畦面结构; 地面灌溉; 田面糙率系数; 灌溉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75.3 [地面灌];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摘要
为研究畦面结构变化对地面灌溉效果的影响,在4种不同畦面结构的大田灌溉试验基础上,用WinSRFR3.1模型对平作畦灌、细沟灌、畦作浅沟灌和微垄沟灌的田面土壤特性参数和灌水效果进行估算和模拟,比较了不同灌溉方式由于畦面结构改变引起的田面土壤特性和灌水效果差异,并提出不同畦面结构的适宜畦田规格。研究认为,不同畦面结构的田面糙率系数和土壤入渗特性差异明显,微垄沟灌糙率系数最大而平作畦灌糙率系数最小,平作畦灌入渗速率最快而畦作浅沟灌入渗速率最慢;对长畦田来说,畦作浅沟灌灌水效果最好,微垄沟灌次之,平作畦灌最差;在单宽流量为4.5L/(m·s)条件下,畦作浅沟灌灌水效率达到80%的最大优化畦长为200~220m,微垄沟灌为170~190m,细沟灌为150~170m,平作畦灌为150~170m。畦面结构是影响地面灌溉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地面灌溉研究和实践中都需考虑进去。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模拟微地形空间变异对畦灌系统影响的田间验证 [J].
白美健 ;
许迪 ;
李益农 .
水利学报, 2008, (07) :801-808
[2]   随机模拟畦面微地形分布及其差异性对畦灌性能的影响 [J].
白美健 ;
许迪 ;
李益农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6) :28-32
[3]   地面灌溉水流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数学模拟 [J].
闫庆健 ;
李久生 .
灌溉排水学报, 2005, (02) :62-66
[4]   地面灌溉水流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田间试验研究 [J].
李久生 ;
饶敏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03) :54-58
[5]   影响水平畦田灌溉质量的灌水技术要素分析 [J].
李益农 ;
许迪 ;
李福祥 .
灌溉排水, 2001, (04) :10-14
[6]   田面平整精度对畦灌系统性能影响的模拟分析 [J].
李益农 ;
许迪 ;
李福祥 .
农业工程学报, 2001, (04) :43-48
[7]  
Stochastic modeling of basins microtopography: analysis of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model testing[J] . Mejian Bai,Di Xu,Yinong Li,Luis S. Pereira.Irrigation Science . 2010 (2)
[8]   Analysis of surface irrigation systems with WinSRFR-Example application [J].
Bautista, E. ;
Clemmens, A. J. ;
Strelkoff, T. S. ;
Niblack, M. .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9, 96 (07) :1162-1169
[9]   Modern analysis of surface irrigation systems with WinSRFR [J].
Bautista, E. ;
Clemmens, A. J. ;
Strelkoff, T. S. ;
Schlegel, J. .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9, 96 (07) :1146-1154
[10]  
Field assessment of the water saving potential with furrow irrigation in Fergana, Aral Sea basin[J] .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 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