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例严重创伤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9
作者
郎宇璜
薛杨勇
缪京丰
机构
[1]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
关键词
创伤; 流行病学; 预防; 救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41 [创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探讨现阶段严重创伤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年8月2006年7月收治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严重创伤病人339例,前3位的伤因依次是:道路交通伤、坠落伤、斗殴致伤。20~49岁是严重创伤的高危人群。平均院前时间(38.19±15.92)分钟,不同转运方式的院前急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施院前急救与否患者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头、胸、骨盆、四肢是创伤的高发部位,其中以颅脑为首发损伤部位,亦是首位死亡原因。结论应加强对严重创伤的预防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建设,提高公众现场急救意识和能力。强调严重创伤救治的连续性、整体性、时效性,重视严重创伤临床救治的研究和培训是减少创伤造成的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429 / 4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住院创伤患者伤因、年龄构成及伤情谱调查分析 [J].
郎宇璜 ;
龚梨峰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 (08) :715-717
[2]   2055例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J].
曾洪伟 ;
程智鹏 ;
何杰 ;
李波 ;
王新东 ;
朱斌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 (06) :552-554
[3]   深圳市区域性急救医疗网络体系 [J].
张文武 ;
冯旭明 ;
田方 ;
王立军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 (05) :390-392
[4]   急诊骨外伤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J].
张晓云 ;
石忠琪 ;
郭军 ;
刘爱霞 ;
赵洪洲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 (12) :1013-1015
[5]   高处坠落伤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意义 [J].
谭宗奎 ;
王庆 ;
张丽华 ;
陈庄洪 ;
黄继锋 ;
蔡贤华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 (05) :352-353
[6]   新世纪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趋势 [J].
王正国 .
中华创伤杂志, 2002, (06) :4-7
[7]   加强颅脑外伤临床基础研究提倡规范化治疗 [J].
王忠诚 ;
赵元立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1, (03) :4-5
[8]   多发伤抢救的“手术黄金1小时”附视频 [J].
赵成进 ;
韩双龙 ;
苏晓贤 ;
郭永生 ;
宋国璋 .
急诊医学, 2000, (02) :137-138
[9]   中国人重伤住院调──创伤原因、部位、程度、救治和结局分析 [J].
杨建 ;
石应康 ;
杨宁 ;
耕噶 ;
李宁 ;
曹乐云 ;
晏明全 ;
吕平 ;
金晨 ;
李海林 .
中华创伤杂志, 1997, (06)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