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耐低磷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43
作者
曹黎明
潘晓华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水稻(OryzasativaL.); 耐低磷; 形态特征; 生理生化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耐低磷品种大粒稻和汕优 6 3、低磷敏感品种新三百粒和沪占七为材料。测定 0 .5 mg/L (P)和 10 mg/L (P)两种磷水平下水稻根系形态、氧化力、呼吸速率、动力学参数、丙二醛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 (APA)的品种间差异。实验表明 ,0 .5 mg/L (P)时 ,大粒稻和汕优 6 3根长分别比 CK (10 mg/L )下降了 15 .2 %和 2 2 .0 % ,根体积分别下降了 2 5 .2 %和 2 2 .2 % ,而沪占七和新三百粒根长分别下降了 73.9%和 4 0 .1% ,根体积下降 77.8%和 4 9.5 % ;大粒稻和汕优 6 3呼吸速率和氧化力都维持在对照的 80 %以上 ,丙二醛含量仅上升了 10 %左右 ,而新三百粒和沪占七呼吸速率和氧化力不及对照的 6 5 % ,丙二醛含量上升了 30 %以上 ;缺磷还诱导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强 ,大粒稻的增幅明显高于新三百粒和沪占七 ;缺磷时大粒稻和汕优 6 3的磷素最低吸收浓度 (Cmin)也较新三百粒和沪占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260 / 2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水稻不同耐低磷基因型的评价指标分析 [J].
曹黎明 ;
潘晓华 .
上海农业学报, 2000, (04) :31-34
[2]   水稻耐低磷基因型种质的筛选与鉴定 [J].
曹黎明 ;
潘晓华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2) :162-168
[3]   不同籼稻品种整株幼苗根系K+吸收和H+释放的关系——一种筛选高效K+吸收水稻品种的方法 [J].
谢少平 ;
倪晋山 .
中国水稻科学, 1990, (01) :22-26
[4]  
A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nutrient concentration and flux into roots intact plants. Claassen N, Barber S A. Plant Physiology . 1977
[5]  
Edited by Shanghai Plant Physiological Academy. Laboratory Manual for Physiological Studies of Plant. . 1985
[6]  
Study on correlation between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and low phosphorus tolerance of soybean. Ding H, Li S X, Guo Q Y, et al.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