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碳动态模型

被引:24
作者
仝川 [1 ]
曾从盛 [2 ]
机构
[1]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 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
关键词
湿地; 土壤碳库; 甲烷排放; 酸沉降; 碳循环模型;
D O I
10.19687/j.cnki.1673-7105.2006.03.011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从地上、地下有机物质生产对湿地碳输入的贡献,湿地土壤碳库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土壤碳库和碳排放的影响,甲烷排放和可溶性有机碳输出以及影响因子,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4个方面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了我国亚热带区域天然湿地碳循环研究的主要热点和方向:⑴沿海湿地碳库估算及土地利用转化对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⑵酸沉降对于我国东南沿海低纬度地区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⑶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的应用与开发;⑷湿地系统可溶性有机碳的输出机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 [J].
郝庆菊 ;
王跃思 ;
江长胜 ;
王长科 ;
王明星 .
生态学杂志, 2005, (02) :170-175
[2]   沼泽湿地开垦后土壤水热条件变化与碳、氮动态 [J].
宋长春 ;
王毅勇 ;
阎百兴 ;
娄彦景 ;
赵志春 .
环境科学, 2004, (03) :150-154
[3]   福建省酸雨形势与污染损耗及其控制对策 [J].
庄世坚 .
台湾海峡, 2004, (01) :101-106
[4]   植物在CH产生、氧化和排放中的作用 [J].
丁维新 ;
蔡祖聪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8) :1379-1384
[5]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的CO2通量 [J].
李兆富 ;
吕宪国 ;
杨青 ;
高俊琴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51-54
[6]   若尔盖高原与三江平原沼泽湿地CH4排放差异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J].
王德宣 ;
丁维新 ;
王毅勇 .
湿地科学, 2003, (01) :63-67
[7]   沼泽产甲烷能力和途径差异的机制 [J].
丁维新 ;
蔡祖聪 .
农村生态环境, 2002, (02) :53-57
[8]   芦苇湿地温室气体甲烷(CH)排放研究 [J].
黄国宏 ;
肖笃宁 ;
李玉祥 ;
陈冠雄 ;
杨玉成 ;
赵长伟 .
生态学报, 2001, (09) :1494-1497
[9]   海莲红树林土壤CH4动态研究 [J].
叶勇 ;
卢昌义 ;
林鹏 .
土壤与环境, 2000, (02) :91-95
[10]   三江平原沼泽地CH4排放规律及估算 [J].
崔保山 .
地理科学, 1997, (01)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