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经济变迁与趋势定位——与张五常先生商榷之三

被引:4
作者
程恩富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
关键词
经济; 世界主要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张五常; 资本主义; 思想体系; 私产; 公有制为主体; 年平均增长速度; 人均国民收入; 经济学; 先生;
D O I
10.19862/j.cnki.xsyk.1996.05.008
中图分类号
F129 [中国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3 ;
摘要
本文第一部分通过纵横比较,阐明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在外部实行经济封锁和内部缺乏建设经验的条件下,尽管没有完全扭转一穷二白的遗留状况,但发展速度与生活改善比旧中国快,与世界多数国家的经济差距在缩小,进而批评有关新中国经济变迁方面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在第二部分,作者认为私有制有明确的财产规定性,农村改革的基本层面是推行合作经济制度,产权变革的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而非私产化;首次提出“经济美”概念,认为它是指人类经济活动中具有制度公正、运行有序与发展和谐的一种属性,并指出在内含“经济学美”要素的马克思主义启迪下,改革的走向是建立东方公有主体型“经济美”的市场经济社会。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在21世纪的演变.[M].赵文林 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2]  
新中国经济的变迁和分析.[M].杨坚白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M].蒋学模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