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案件可以并需要和解吗?

被引:36
作者
孙万怀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死刑案件; 刑事和解; 国家责任;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0.01.015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死刑案件的和解已经演变为一类现象,且判案思路也有迹可寻。但重罪和解不符合和解的实质。对和解来说,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和谐化是本质,而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和谐化是一种延伸。公权力的边界需要维护,不能将重罪归纳为私人之间的关系。被害人死亡的案件中更不存在和解的可能。死刑适用控制是合理的,但我们所做的只能是在法律的框架内追求和谐,无须也不应当用和解制度来做注脚。死刑案件和解,形为和解,实为国家救助制度没有建立之前一种迫不得已的措施,是国家没有承担责任的时候,将救助的责任转嫁到了刑事被告人的身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19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死刑司法控制的美国模式之研究与借鉴 [J].
杨诚 .
政治与法律, 2008, (11) :26-33
[2]  
构建被害人补偿制度之我见——以德国补偿制度为范本的借鉴[J]. 李扬.福建法学. 2008(03)
[3]  
构建被害人补偿制度之我见——以德国补偿制度为范本的借鉴[J]. 李扬.福建法学. 2008 (03)
[4]   刑事和解与死刑适用 [J].
陈京春 .
人民司法, 2008, (05) :9-11
[5]  
国家救助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专访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刑事法律援助部副主任李宝岳[J]. 赵晓秋.法律与生活. 2007(04)
[6]   被害人的宽恕与死刑适用——以恢复性司法模式为借鉴 [J].
杜文俊 ;
任志中 .
社会科学, 2005, (12) :72-76
[7]   死刑存废之应然与实然 [J].
陈兴良 .
法学, 2003, (04) :39-42
[8]  
刑事和解对死刑是否适用[N]. 聂昭伟.人民法院报. 2007 (005)
[9]  
恢复性司法 面对面化解矛盾[N]. 刘仁文.检察日报. 2003
[10]  
刑事法评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