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外脂肪增厚在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15
作者
赵伟峰
潘纪戌
刘甫庚
机构
[1] 卫生部北京医院
关键词
胸膜,脂肪组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16.4 [胸部及呼吸系];
学科分类号
1001 ; 100105 ; 100207 ; 100602 ;
摘要
目的了解胸膜外脂肪(EPF)在判断病变性质上的意义。方法166例有胸膜和(或)邻近肺部病变患者作了CT扫描,对见到EPF者记录其厚度,测量CT值,同时测量其前胸壁下皮下脂肪CT值加以比较。此外,取50例正常人胸部CT观察EPF情况作为对照组。结果正常组中28例(56%)可见EPF,厚1~2mm。病例组中106例(63.9%)可见EPF,其中18例(17%)厚度<2mm,其余88例(83%)厚度>2mm,平均厚5.6mm,平均CT值-90.3HU,前胸壁皮下脂肪CT值-16.8HU(t=8.91,P<0.01)。EPF增厚者见于放射性肺损伤、脓胸、慢性肺结核、胸膜肥厚钙化、钙化结核瘤及肺纤维化中。未见EPF或不增厚者见于癌性胸水、漏出性胸水、肺癌、胸膜肥厚、胸膜转移瘤、结核性胸水、急性肺炎、胸膜纤维瘤。结论EPF增厚及其CT值增高,多见于慢性炎症性、结核性胸膜或(和)肺部病变,对鉴别胸膜或(和)邻近肺部病变性质有帮助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2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